宋氏一族与烟威农场 把烟台果苗卖到全中国 烟台故事

烟台晚报 2021-12-16 07:43 大字

刘树伟 撰文/供图

烟台素来盛产水果。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重要果树园艺》认为,“华北数省土地气候,均适宜栽种果树,而尤以烟台附近为最”。

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从美国携带苹果、梨、葡萄等果苗到烟台,在毓璜顶东南山麓即新民村东南角设园栽植,面积约40亩,是为广兴果园。附近农民纷纷向其索取果枝嫁接繁殖,“由此南山一带,遍山栽植,成为西洋苹果、西洋梨等特产区域”。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达的果业管理水平,使得烟台水果驰名中外,果业经营获利优厚。上世纪20年代,水果成为烟台“出口之大宗,每年出口不下百数十万元”。1933年,烟台交通银行袁凤翊撰文称:“闻十数年前,此处即为果实著名产地,亦为华北出产最丰富之区。每年输出甚巨。区内农民,泰半恃此为生。”

1935年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在编纂出版的《科学的山东》中提及:“烟台在福山县之东,一商业繁盛区也,福山水果之产最为全省之冠,而尤以烟台培植各种水果最多,更以苹果、葡萄为著,品质优良,芬芳可口。”

193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唐荃生在对烟青威三地果树园艺调查研究后,在《农学月刊》杂志刊文描述道:“山东生产之西洋苹果、西洋梨等栽培区域以烟台为最盛。该地南山及西沙旺一带为惟一之产区,遍地皆是,堪称山东全省著名之生产地也。”

果业发达,果苗业自然兴旺。1923年《钱业月报》刊载的《烟台果树业调查》称:“果树发达,分植日繁……各埠来烟选购者亦多……果苗亦出口货之一,十一年份约计水路运输出六万株,陆路运出五万株。”在烟台果苗业发展史上,宋化民一族,是绕不开的见证者、推动者。

宋化民,字京农,烟台人,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宋化民的祖父、父亲都对果业管理有研究。宋化民的父亲不仅懂果树,更擅园艺。光绪初年,他与好友、烟台顺泰商号老板梁浩池在南山购置荒地,“合谋创办顺泰花园”。依山势“划径筑路,另辟小园”,命名为“逸园”。“园广数十亩,群芳夹道,绿草茵茵,天水为榭,登高为亭,飞阁云池,极尽其美。兼之茂林修竹,碧梧群松,望之蔚然深秀,俨若世外桃源。诚烟台当时之胜景也。故中外名士游览者朝往暮归,络绎不绝。”宋化民父亲经营顺泰花园近40年,其间几将中西佳果、异草奇花搜罗殆尽,并着力改良品种、“广为绍介”。可以说,烟台果业之所以得负盛名,宋化民父亲殊有贡献。

宋化民抱着农业救国的壮志,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并同时受教于国内外高等农校。卒业后,宋化民历任国内各大农场场长、技师,并于农专校“教授有年”。

尽管当时烟台水果驰名海内外,但因为交通及储存等原因,却并不是普通百姓能吃得起的,“值既昂,非中流以上阶级不易一尝滋味”。

宋化民认为,只有通过规模化培育烟台果苗并广销国内,才有可能实现水果的平民化消费。于是,他纠合同志,于1926年前后,在烟台新民村创设农场,设有苗圃30多亩,同时在威海中学路附近设立分场。因公司在烟台、威海同时拥有农场,便以“烟威农场”命名。

当时,烟台从事果树苗栽培的苗圃,公立的有胶东苗圃,后因经营管理不善,于1934年关闭;私立的有新农公司,苗圃面积十余亩。烟威农场成立后,立足烟台、威海果业市场,锐意经营,很快就成为此间业界的佼佼者。

1937年出版的《烟台概览》在述及烟台水果及农产时,说:“新农及烟威两场,均以种植苗果为大宗。莳花乃系附属品。其果种及果苗,均定价出售。远近各园艺家,均前来选购,该二家乃为烟埠仅有之农场。”

及至1941年,在孙云蔚编著的《苹果栽培学》一书中,列举当时国内五大苹果苗贩卖处时,烟台仅有烟威农场在列。

烟威农场出品的果苗、树木、花卉、蔬菜及各种种子,皆系改良新种,品质优等,“凡品质稍差者莫不淘汰殆尽”。农场经营搞得风生水起,除了前述种种,还同时销售各种新式农具及杀虫药剂、代办牛种鸡种,“凡关于农艺及庭院上的一切用物,应有尽有”,并且,还推出了预订、邮购业务,其销售手段之灵活,堪比今日之淘宝。

农场还很懂得打广告的门道,《申报》《大公报》等全国性报纸上,都登过烟威农场的果苗销售广告。如,1933年11月《申报》的一则广告:“烟威农场减价出售各种树苗。本场出品果树苗木、种籽、农具等,物美价廉,早承各界赞许,兹为酬谢主顾起见,今秋佳苗特别减价营销,以副顾者之雅望。此种良机,幸勿交臂失之,目录附邮二分函索即寄……”

1935年秋季,烟威农场刊印了一份《农产汇报》,分果树苗木类、造林及观赏苗木类、树木种子类,详细介绍了农场产品及价格,以方便顾客了解与购买。在序言中,宋化民对水果这一家乡特产不吝赞美之辞:“烟台果木冠我中华,尽人而知也。其气之香、味之美,亦为欧美专家出品所弗及,例如玫瑰香葡萄、莱阳梨、香蕉苹果、樱桃、银杏、桃李等等,不惟海内驰名,即国外亦皆认为世界一焉……”

新闻推荐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发挥专业优势 为乡村振兴献“技”赋能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金海善通讯员李锐摄影报道)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发挥电...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