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王首雁 妙手仁心的“光明使者”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走进烟台爱尔眼科医院,映入眼帘的是医院大厅的专家出诊值班表,记者在值班表上看到,院长王首雁几乎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了出诊。从莱阳中医院到烟台海港医院,再到全国连锁烟台爱尔眼科医院,从医30载,王首雁做过的白内障手术已超11万例,但他始终以一颗丹心、一双妙手,一身白大褂穿梭在患者中间,为耄耋老人重见光明,是扫除黑暗的“光明使者”。
传播“光明”的历程
谈起30多年的从医经历,王首雁笑称自己已走遍全国各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因为做手术,我往北去最远过呼和浩特,往南去过海南,往西去过西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毕业后,王首雁一直深耕白内障手术领域,对于“视力”和“白内障手术”有着独特的理解,“其实医生眼中‘视力’的概念,和患者眼中‘视力’的概念是不同的。”为了守护患者看不见的眼底“大后方”,1999年,王首雁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即王氏挤切碎核超乳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这项技术将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眼内组织的损伤降到了最低,同时降低设备对技术的要求,获得国家专利。
2000年为108岁老人成功地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001年省内一片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第一人,2003年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一人,2010年王首雁获得瑞士STARR ICL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技术认证……此后,王首雁在眼睛的视界里越走越广,许多莱阳、栖霞、海阳农村的老百姓间,都流传着“看眼就找王首雁”的说法。
“白内障手术大师”的练就不是一蹴而成的,是在于无数个勤思苦练的朝夕。一个白内障手术,一般眼科医生需要15-30分钟完成,如今王首雁院长只需三分钟,他告诉害怕的患者:“放心吧,你上了手术台闭上眼,心里默念180个数,手术就结束了,也不疼,不用害怕的。”为了打消患者疑虑和担忧,王首雁在全省率先推出白内障手术直播活动,每周三上午邀请几十位老人前来参加白内障科普讲座,观看白内障科普视频,并通过视频直播手术全过程,在百忙之中不忘分享和沟通。不禁让人感叹,唯有医技纯熟,才能达到不分心的“忘我”大师境界。
守护“光明”的使者
作为一名企业家,将产业做大做强是他的使命;但作为一名医者,仁心是他始终舍弃不下的初心。2017年,王首雁曾携团队前往烟台援建二十多年的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为藏族同胞进行眼部医疗,也是这第一次进藏,王首雁被授予“光明使者”的荣誉称号。
“只有实地去看看,才能了解到咱们烟台援藏干部的诸多不易。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那些都是我的力所能及。”王首雁回忆,初到万里之外的雪域高原,严重的高原反应便带来身体的不适,甚至早上起来一度无法正常行走,身边的同事劝他回住处休息,但他却只是在手术车上临时休息了一会便又立即赶到患者身边为大家进行复查。
这趟“高原·故园·梦圆”爱尔眼科“聂拉木光明行”,王首雁及其团队为近百名藏族同胞进行了眼部筛查,并为其中37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随着一批批白内障患者成功揭开纱布,藏族同胞获得光明,王首雁感到很欣慰,“光明行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光明一个人,幸福一家人’。所以再苦再累大家也毫无怨言。”为改善聂拉木当地的医疗条件,王首雁以个人名义捐赠了十多万医疗设备给藏族同胞,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赠予烟台爱尔眼科医院医疗团队“医术精湛,扶危救患”锦旗。
回到烟台后,王首雁将西藏之行暂时无法进行手术的两名藏族儿童,经多方联系带回烟台,并亲自为他们进行了手术。“我们有加联系方式,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联系,当地卫生服务中心有相关手术问题也会联系我,我会指导给出手术建议。”王首雁说。
除了援藏扶贫手术,王首雁也一直在帮助家庭贫困的患者,将海阳照顾收养的瘫痪儿子十五年的张冬梅接来医院免费实施手术;为义卖贝雕艺术品换钱资助贫困学生的烟台道德模范王大珍恢复视力。在他的带领下,烟台爱尔眼科医院开展了多项社会公益活动。
“六年前,我想和爱尔眼科一起为家乡父老带来最先进的眼部医疗理念。现在,我有更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和烟台爱尔眼科医院的全体同仁一起,将高端医疗在民营医院做起来。”已是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的王首雁表示,“能为社会做点事是我的价值,现在新院区在望,我更希望带领更多年轻人一起,将整个行业的水平提升起来。”
新闻推荐
这个周末,烟台或将出现寒潮天气 同时伴有大风降温小雨雪,提醒市民防寒保暖做好防范
本报烟台11月4日讯(记者张菁)11月7日-9日烟台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2℃。11月4日,记者从烟台市气象局获悉,受强冷...
莱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