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鹅之父”情系乡村振兴
40余载深耕科研,30余载执教农大,23年担任学院院长;400多篇高质量论文,20多部专著教材,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培养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10000余人,为地方培训技术能手30000余人;致力于鹅品种选育与技术体系研究,为世界优良禽类品种“五龙鹅”保护做出卓越贡献……今年62岁的青岛农业大学王宝维教授,用生命的维度,一直在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无限拓展,而这些拓展,建立在他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对这份工作的深沉热爱。
学生的事 没有“小事”
“我成长在农村家庭,经历了很多波折,能考上大学、当上老师,是我从小最羡慕的事。所以从我大学毕业留校至今,想想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站上讲台,并且一直站在讲台上。 ”回望自己30多年的教学生涯,已经年逾花甲之年的王宝维满是欣慰。在连续23年先后担任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的时间里,对王宝维而言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他的日常工作状态,也是他为学院老师和同学们承担起的一份责任。
“学生的事,无小事”,这是王宝维时常说的一句话。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他总会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耐心与他们探讨;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统统记在心里,尽可能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上进的学生,他甘做人梯、当引路人;对落后的学生,他从不放弃、不忘记,给予正确引导……在校园的小路上,人们常常能看到王宝维和学生们散步谈心的身影,对学生事无巨细的关心指导,让他成为同学们最贴心、最亲密的朋友和师长。
“先做人,后做事”是王宝维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作为一名教师,他坚持以身作则、立德树人,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经常提醒同学们时刻牢记社会责任,把为人民群众生产出安全健康的农牧产品放在第一位。他不仅热爱教育事业,更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处处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周围的人。他经常说,畜牧业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行业,选择了畜牧行业就意味着要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各种疫病带来的损失和重创。做一个负责任的畜牧人,这一点早已是王宝维身体力行的事。
从教多年,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王宝维心头的大事。多年的教学实践,王宝维深深体会到,专业课离不了生产实践,只有理论紧密联系实践,才能深刻认知基础理论,从实践中获取大量案例,授课才能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思想。每次专业实习、试验和会议,他几乎都带着自己的学生参加,让他们亲身体验。例如家禽孵化实验,虽然计算工作量只有几个学时,但是他却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和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在学院管理中,他率先提出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做法,被学校长期采纳,营造出青年教师下基层重实践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培育的学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教育工作,如今,王宝维教授培养的学生早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他的敬业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
从事科研40年成果丰硕
在做好教学工作之余,王宝维从不敢放松在科研道路上前进的脚步,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从事科研的40年来,日积月累的努力付出为他的科研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王宝维坚持一线调研,聚焦产业实际问题,先后在鹅品种资源保护利用、营养需要量与营养评价、肠道营养与修复、酶制剂开发、微量元素减量化使用、水禽加工副产品利用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致力于鹅品种选育与技术体系研究,经过多年努力,王宝维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了五龙鹅蛋用系与快长系以及青农肉鹅配套系。针对我国鹅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处于空白的关键问题,通过20多年饲养试验,确定了肉鹅48个营养需要量参数;首次制定了“鹅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为肉鹅营养需要量数据库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禽类种质资源的保护一直是王宝维开展科研工作的聚焦点。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家禽的6个鹅类品种之一的五龙鹅主产于山东省莱阳、莱西、海阳等地,以生长快、产蛋量高、很少抱窝而著称,是世界上优秀的蛋鹅品种。然而由于外地商贩倒卖和保种措施不力,纯种五龙鹅最少的时候降到不足1万只,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品种,王宝维跑遍五龙鹅产地山东莱阳的几百个村庄,开着破旧的吉普走村串户了解调研,亲自掏钱支持地方养殖场运转,联合地方畜牧局等单位成立科研小组,带领科研团队投入大量心血建立育种基地……在他艰辛的努力下,濒危的五龙鹅一只一只存活了下来。随着后期原种场的建立,扩繁和良种选育工作的推进,标准化养殖场的拔地而起,五龙鹅的养殖逐渐形成规模和体系,目前仅胶东半岛的五龙鹅种鹅已在现代化、标准化的饲养条件下发展到20多万只,每年繁育推广160万只。由于他一生对五龙鹅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的卓越贡献,人们常常亲切的称他为“五龙鹅之父”。
此外,王宝维团队发现的马踏湖鸭地方品种资源通过了国家品种资源审定,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该品种的繁育推广每年达170万只,为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水禽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品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关键问题,他带领研发团队研究出鸭鹅甘油二酯等新型产品制备技术,为我国水禽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无数个日夜的科研攻关,数不清的国家级、省级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教学、培训、申报材料的撰写,复杂的实验室工作和浩如烟海的文字工作给王宝维的眼睛带来了隐患。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王宝维视网膜脱落和身体极度虚弱,医生和看望他的同事安慰他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他却急切的说,“我不能够没有眼睛,还有许多工作在等着我去做”。手术结束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他就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多年来,王宝维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以第一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400篇,成果转化1000多万元。由于杰出的贡献,王宝维先后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畜牧业先进工作者、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 “感动中国畜牧兽医青年才俊”。
情系乡村振兴
“我是一名农业院校的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是我毕生的使命。 ”长期以来,王宝维担任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讲师团专家、国家重庆市“三区”科技特派员、山东省和青岛市科技特派员、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情系贫困地区父老乡亲,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多个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省郓城县和阳谷县是国家级和山东省贫困县之一,为了找准科技扶贫切入点,王宝维和其他专家一起多次奔赴当地,深入合作社和屠宰加工企业,就农民致富路径和突破技术进行调研,为地方开出了养鹅致富的良方。 2017年以来,他多次赴鄄城农发鹅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在他的帮助下,该合作社获得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称号,在贫困县成功建立了第一个养鹅与羽毛加工农民合作组织。
一日承诺,终身坚守。如今,已年逾花甲的王宝维教授依然过着给研究生指导论文、到养殖户家中走访调研、与科研团队联合技术攻关的平凡生活。“我从不觉得自己老了,我觉得我始终在干事创业的最好时候,我还要为这个行业做更多贡献。 ”王宝维说到。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钟尚蕾 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新闻推荐
莱阳实现出口退税无纸化全覆盖 1至7月累计办理出口退税2.3亿元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邵壮通讯员李梦王海涛孙海威)“这个政策太好了,让我们享受到了无纸化退税带来的便利,与原来纸质申报相...
莱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