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阳梨说起

定西日报 2020-11-23 07:24 大字

□张立新

拿到一本新书,习惯性地先要读一读序言,看一看目录。总是觉得,让人耳目一新、有点睛之美的题目,总能给人阅读的渴望。拿到红孩所著的散文集《东渡东渡》,就感觉周明写的《红孩的散文世界》很精彩,“八点感受”入木三分,像是摆在书前的一盏灯。翻阅目录时,其中一篇吸引了我,让我的阅读,变得有些迫不及待。

这篇名曰《莱阳去看梨》。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大西北的一座小城,入伍到了山东青岛,次年分配到莱阳,度过了近三个年头,对于这座城市,有着“第二故乡”的深情。“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儿,最好亲口尝一尝。”红孩老师这样开篇,有谁能抵得住诱惑?我亲口尝过,皮脆肉嫩味甜汁多的莱阳梨,让你唇齿留香,欲罢不能。当年,我曾背着满满一提包足有四五十斤莱阳梨,回家探亲。对于“莱阳梨”这三个字,从此之后,我无论如何忘不掉。

果然,红孩对于梨,对于水果的记忆,从小时候就开始了。明明是一串一串的葡萄,他偏要说成是“一嘟噜一嘟噜”的,特别形象,还颇有童趣。还有“偷来的苹果最好吃!”是幽默和诙谐吗?难道就没有心酸和无奈?这样的遣词和语句,我喜欢。接着引经据典,娓娓道出梨的来龙去脉。除了镇咳祛痰,还有少年时的以梨果腹,历史上的孔融让梨,建国初期毛主席以莱阳梨为国礼,以及梁实秋、杜月笙与莱阳梨的渊源。关于莱阳梨的种种,由古至今,从表及里,竟然被扒了个遍,讲了个透,不由你在垂涎欲滴的同时,还长了颇多知识。

当年我不懂这些典故,只晓得“烟台苹果莱阳梨,青岛啤酒数第一”的山东三大宝。在探亲假来临之际,和几位战友一起,跟随当地老乡,找到一座梨园,现摘了满满一背包莱阳梨。带着对家人的牵挂,转乘公交、火车硬座、长途客车,千里迢迢扛梨回家。四十多个小时的辗转和辛苦,如今忆起,仍有余悸。记得到家时,已是腊月二十八的傍晚。我疲惫至极,梨也变得热乎乎的,有好几个已经开始霉烂。父母心疼我,说,这么远的路,拿这么多梨干啥,买几个来尝尝就行了呗。

假使我知道红孩讲的这些,给家人痛快地唠上几段的话,岂不让这些千里之外的莱阳梨更有味道吗。

其实我也可以像红孩那样,找个莱阳女孩,问她家种梨吗?那肯定是种的,因为那时候的年轻人,还不是都要往城里跑,留守和耕作仍然是他们最务实的工作。还有,我最应该做的,是像红孩那样,摘一片莱阳梨的叶子,夹在书本里。快三十年了,如果有一片这样的叶子,是不是也“泛着暗香”,更让我心怀暖意,想起远方的许多人情村事呢。

我赶在春节之前回家,和家人团聚,莱阳梨代表了远方的惦念和牵挂。这些,其实不用多言,个中暖意,自会幸福满满。而红孩的文章,让我近三十年的记忆,绽放出了嫩嫩地、暖暖的新芽。

新闻推荐

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让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想象亿万年前的这个地区是一片什么样的场景 在莱阳,当“化石猎人”

▲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内,庞大的恐龙化石骨架高高屹立,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莱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