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强:“零距离”才能“听”得见

大众日报 2020-08-21 09:47 大字

□ 陶相银 报道因听力有残疾,与人交流时,孔军强要注视着对方的口型。他不仅是个“鞋底沾满泥土,笔下有温度”的勤奋记者,更是个积极为残疾人权益呼吁呐喊的热心人。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 本报记者陶相银

与人交流时,孔军强会一直注视着对方。如此做,一是因为他待人很真诚,二是因为他要时刻观察对方的口型,以便于辅助听力。现年51岁的孔军强是名二级听力残疾人,也曾经是记者。31岁成为记者,50岁离开媒体。

他是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副研究馆员、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聋协副主席,在助残事业里,他竭尽所能去帮助残疾人,于2018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9年荣膺“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自强不息,聋人当上了记者

孔军强的微信网名叫“君子当自强”,这是他半生的信条。

6岁那年,孔军强在摆弄一台机器时,右手食指被齿轮卡得血肉模糊。医生为他注射了一针庆大霉素,控制住了感染,却夺去了他双耳的大部分听力。父母四处求医未果,却花光了这个普通农家的积蓄。

要强的孔军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这要付出较常人数倍的努力。尽管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孔军强还是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只能凭老师的口型去猜测。1983年,张海迪的自述文章《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发表,14岁的孔军强幸运地在父亲带回的报纸上读到了它。“看着看着就哭了,这篇文章给我点亮了人生的明灯。”孔军强说,从那之后他更加刻苦,即便是在拥有了助听器后也丝毫不敢懈怠。

1988年高考时,孔军强的分数足以选择重点大学,但他却不敢奢望。“体检不过关怎么办?”孔军强的担心令他最终选择了离家150公里的莱阳农学院(今青岛农业大学),并且选择了果树专业,“当时的想法是,大不了回家种果树,有一技之长,便能吃上饭。”

1992年,孔军强大学毕业,被分配回了老家文登,在农业畜牧服务总公司工作。三年后,他又被调到了文登葛家镇的果树站。在那个本科生稀缺的年代,孔军强成为乡镇干部中的翘楚,他最终被安排在镇通讯报道办公室,专职写稿子。

孔军强至今保留着他写出的第一篇通讯稿件,这篇刊发在1995年4月11日《文登大众》上的简讯,只有62个字,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此后数年,孔军强的通讯稿件多次被各级媒体刊发,甚至上了《人民日报》。

成为记者?孔军强不是没有这个想法,但不敢奢望。他买来更高功率的助听器来提升听力,跟人说话时刻盯着对方的嘴唇,通过“唇语”来更准确地获知对方的信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记者梦。

2000年,威海日报社招聘记者。他鼓起勇气报上了名,没想到在各个环节一路领先,在200多名报考者中,孔军强最终成为被录取的19人之一。此时,记者新兵孔军强已经31岁。厚积薄发,他在短短两年内成为新闻一线的中坚力量,且连拿四个全国新闻奖项。他在自己最珍爱的这份职业当中,爆发出最亮眼的生命火花。

鞋底有泥土,笔下有温度

聋人做记者能胜任吗?孔军强用事实给出了答案。

2001年4月份,孔军强在海边溜达时,发现有很多人在捕捞花鲈鱼苗,每人一天能挣1000多元。凭着新闻敏感,孔军强断定,如此暴利的行当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伪装成收鱼苗的贩子与捕捞者交谈,又伪装成捕捞者与鱼苗贩子打交道,才最终得知,这些鱼苗是贩卖给日本、韩国的渔民用以养殖,而我国野生花鲈鱼的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孔军强迅速写了一篇《花鲈鱼苗岌岌可危》,引起了强烈反响,滥捕滥捞得到了迅速制止。之后,他采访企业、专家,写出一系列报道。在报道的推动下,威海一家养殖企业与大学合作攻克了花鲈人工大规模育苗技术,并创建了首家国家级花鲈原种场。

孔军强相信,只有鞋底沾满泥土,笔下才有温度。

2011年秋天,文登葛家镇于家口村的葡萄大丰收,由往年的35万公斤产量猛增到了75万公斤,但市场销路不畅,果农忧心忡忡。经过一番调查后,孔军强采写了《丰收之后盼望更多订单》的报道。之后,他又联系有关单位筹划了“送订单到地头·农超对接”金秋启动仪式,采购商的订单纷至沓来,于家口村的葡萄销售一空,全村收入增收100多万元。

两个月后,苹果也遭遇了滞销的困境。孔军强相继到各区(市)的果园采访,在一个月内连发了9篇报道,累计2.2万多字。为了减少果农的损失,孔军强联系农业部门、企业、商会,开展会、办擂台赛、租赁冷库,想尽了各种办法。

2014年,孔军强被调到文登日报社工作。他在采访时发现,每亩西洋参能给村民带来10万元的收入,但在村民们知足的同时,西洋参的附加值完全没有被发掘出来。孔军强意识到,作为全国最大西洋参主产区的文登,亟须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孔军强每日奔走在田间地头,最终耗时三个月写出了一篇长达1.2万字的内参,提出举办西洋参节,用文化来影响和推动西洋参产业的发展等思路。这篇内参引起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西洋参文化馆很快建起,文登西洋参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相继举办……。

在炫目的成绩背后,是孔军强异于常人的艰辛付出。担心采访时听错对方的话,他一直使用录音笔,回家后反复听录音,频频以“留个联系方式”的借口,把采访本递给采访对象,让人家写下名字;担心晚上听不到手机来电,他在睡觉时用胶带把手机绑在胳膊上,通过震动感知来电……

2019年12月9日,孔军强的名字最后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报纸上,这次刊发的是文登苹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耗费了他数月的精力。不久后,他被调到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非常不舍,但是作为党员,我得服从。”

助残服务会坚持做下去

今年春节过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迟迟没有开学。未能履新的孔军强被抽调到了威海市防疫指挥部的教育复学组工作,工作忙碌且劳累的同时,孔军强还在编写《2020中国甘青宁听障儿童及家庭需求和解决方案调研调查问卷》。“原本应该去甘肃、青海、宁夏那边调研的,因为疫情没能去得成。”这是份“兼职”,但不会有任何酬劳,即便是他远赴大西北去调研,也只能报销差旅费,因为他是中国聋协副主席。

在20年的记者生涯里,孔军强帮助过很多人,残疾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的孤儿、看不起病的渔民;孔军强更是帮助了很多残疾人,他联系医院为5名唇腭裂孤儿做了免费手术,他通过残联部门,为6名肢体残疾儿童进行矫治。

“小时候,我几乎每天都有深深的无助感。感同身受,看见他们那样,我就忍不住想帮一把。”孔军强说,“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却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20年来,他共助力二十多名残疾孩子康复,十多名贫困儿童完成了学业。

2005年,孔军强在下乡采访时,偶然结识了曲宏宇。曲宏宇幼时遭电击,失去了右腿和右手,他倾尽所有开办的种猪场难以为继。“种猪不能吃普通猪饲料,吃粮食又吃不起。当时,那些猪饿得都跑不动。”孔军强记忆犹新,他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一家酿造厂,为曲宏宇购进了物美价廉的酱渣做饲料,并写了一篇《曲宏宇:我是三分之二个人》的报道。

2008年,孔军强又带着曲宏宇来到母校,请教授指点曲宏宇如何养殖,请专家到猪场进行种质提纯和品系理顺。第二篇报道《残疾“猪倌”要拯救“烟台黑猪”》刊发后,省电视台的记者来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求购种猪的客户更是挤破了门。短短两三年后,曲宏宇成立了黑猪保种场,建设了300亩的现代化新场区,成为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不是人家不人道,而是人家不知道。”这句在残联被广为人知的话,正是说宣传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我作为记者,尤其是作为聋人记者,为残疾人呼吁呐喊,义不容辞。”孔军强说。

2015年,山东省发布相关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给予“两项补贴”,但聋人不在其列。孔军强耗费数月时间,牵头撰写了调研报告《聋人也应该平等享受“两项补贴”》,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经省政府批准,将符合条件的一、二级听力、言语和多重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围。

如今,孔军强即将开启新的征程,“不管去哪儿,只是职业不同,为残疾人服务还会继续做下去。”

新闻推荐

烟台市公布高职、高师教育招生计划 中考志愿填报今天17点结束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徐峰)日前,市教育局发布烟台市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驻烟院校招生计划,记者就此进行了整理,...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