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斫地泪纵横 俞樾挽王懿荣联

烟台日报 2020-08-18 09:44 大字

□孙慧铭

刘铭伟先生在纪念王懿荣殉国120周年的文中提到了袁世凯和阮忠枢挽王懿荣联,分别为:

五经无双,学者仰之若山斗;三节如一,大义凛然为日星。

为天下师,四海英才归教育;表岁寒节,一门忠孝荷褒扬。

这两副联都是从王懿荣的学识和气节上对其加以赞扬,其实在挽王懿荣的联中,清末“朴学大师”俞樾的一副更为知名。在王懿荣殉国120周年之际,笔者借此浅析一下,以纪念我们这位先贤。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后,先任翰林院编修,又放任河南学政,期间因“试题割裂经义”被弹劾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四十余载,终成一代著名学者。

“李少荃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这是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目睹俞樾著作之勤,发出的感慨。俞樾确实著述颇丰,仅《春在堂全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行)收录的其他著作就达三十种四百六十五卷。另外,他还刊印过《楹联录存》,收录自己的楹联作品一千五百二十六副,这其中有一副“王文敏公挽联”,为:

铜驼荆棘,通国仓皇,抟民力以卫皇畿,岂仅南斋留硕望;

金井梧桐,举家化碧,哭斯人兼悲吾道,更谁东观访遗书。

此联前有注:“文敏,名懿荣,字廉生,国子监祭酒值南书房,庚子之变充团练大臣。京师陷,与其妻及子媳同投井死。其在翰林时颇有声,曾请开四库馆,有旨,俟会典告成时举行。今恐无计及者矣。”

王懿荣,山东福山古现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翰林编修,三为国子监祭酒,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鉴藏家、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文敏”是其谥号。

对于王懿荣之死,民国二十年(1931)铅本《福山县志稿》中如下记载:……(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敌兵入京师,懿荣徘徊庭院,传闻两宫西狩,慷慨曰:“吾可死矣。”吞金钱及仰药皆不绝,书绝命词投井死。懿荣继室谢氏、长子妇张氏皆殉……

而《清史稿·王懿荣传》则记录得更详细一些:(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寇,与侍郎李端遇同拜命充团练大臣。懿荣面陈:“拳民不可恃,当联商民备守御。”然事已不可为。七月,联军攻东便门,犹率勇拒之。俄众溃不复成军,乃归语家人曰:“吾义不可苟生!”家人环跽泣劝,厉斥之。仰药未即死,题绝命词壁上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掷笔赴井死。先是懿荣命浚井,或问之,笑曰:“此吾之止水也!”至是果与妻谢氏、寡媳张氏同殉焉。诸生王杜松等醵金瘗之。事闻,赠侍郎,谥文敏……

王懿荣遇难时,作为“朴学大师”的俞樾已年近八旬,且已辞去包括主讲三十一年诂经精舍在内的一切教席,正在西湖孤山之西的“俞楼”安心养老。虽两人有什么样的交集史料并无可考,但同为当时笃好金石的饱学之士,可以想象俞樾听闻王懿荣噩耗时的心情。此联,当是他对失去同道的感喟。

上联中的“铜驼荆棘”,意为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出自《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的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开始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在王懿荣投井自尽的前一天,北京城已彻底沦陷,随处可见的抢杀淫掠,让这座古都成为废墟。而此日凌晨时分,慈禧太后便带着光绪皇帝等一干人,慌慌张张离开了皇宫和北京,一路西逃去了。这也是联中所说的“通国仓皇”。

在此之前,王懿荣与侍郎李端遇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参与京城防守事宜。所谓“团练”,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民兵制度。所以俞樾在联中说“抟民力以卫皇畿”。抟, 凭借。皇畿,旧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此句的意思就是,凭借百姓的力量保卫京城。

第四分句中的“南斋”,即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南书房。《清史稿·王懿荣传》中称:“(光绪)二十年,大考一等,迁侍读。明年,入直南书房,署国子监祭酒。”其中的大考,是清朝吏部的铨选制度,即通过考试对翰、詹官员进行考核以定升降。凡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至编修、检讨,詹事府少詹事以下至中允、赞善,每十年左右由皇帝特旨考试,并由皇帝亲自出题,亲加考试。考试结果分四等: 一等者予以超级提升;二等者酌量升阶或应升时题奏;三等者分别留任、降调、罚俸;四等者降调、罚俸、休致;不入等者革职。也就是说王懿荣因在光绪二十年(1894)的大考中得了一等,升迁为陪侍皇帝读书论学的“侍读”,又在第二年“以词臣供奉南书房”,并任国子监祭酒。

下联中的“金井梧桐”,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示晚秋。金井,是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指宫庭园林里的井。梧桐除了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也比喻孤独忧愁、离情别绪之意。如唐代李煜的《采桑子·其一》:“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如愁。”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在此联中,当是借王懿荣投井殉国,来说明其节操和表达一种悲愁的情绪。

王懿荣虽为一介书生,且当时年届半百,但抗敌御侮的决心与豪情丝毫未减。这就如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海战后的日军侵占了威海卫,战火将要蔓延到自己的家乡福山时,王懿荣毅然上疏请求回籍兴办团练以抵御倭寇。他在奏折中说,福山地处滨海,距威海百八十里,是渤海南路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地一失,大局瓦裂”。同时还奏请皇上恩准莱阳籍的翰林院编修王垿、黄县的族兄翰林院检讨王守训、荣成籍的前宿松县知县孙葆田等一起前往胶东,协助自己办练团练。在行经莱阳时,时任知县徐桂宝对他回郡抗敌的事迹感到钦佩,将自己珍藏的戚继光当年抗倭时所用的宝刀相赠。王懿荣有《戚武毅公宝刀歌谢莱阳徐明府桂宝同年》诗留存,其中有句:“俯仰东南天半壁,酒酣斫地泪纵横。”以刀砍地,老泪纵横,可见他对敌人入侵、国土割让的痛心。

化碧,将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出《庄子·外物》:“ 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举家化碧,指王懿荣和其夫人、儿媳的持节殉难。

末句“更谁东观访遗书”意为还有谁能在东观寻访前任留下的藏书。这里当指王懿荣对文物古籍的学问研究。《福山县志稿》中称王懿荣:“益请求经世之学,尤笃嗜金石,收藏最富,与潍县陈介琪商订古文,常熟翁同龢、吴县潘祖荫咸推重之,谓:博学多识,为近代所罕见。”

联句中的“东观”,原是中国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这里指朝廷的藏书阁。

另外光绪时曾有两次“续修《四库全书》”之议,第一次便由时任翰林院编修的王懿荣提出,时间是在光绪十五年(1889)。对为同样长于群经诸子、语文训诂研究的俞樾来说,王懿荣在学问上的所为,当然也是他所推崇的,这也就是“哭斯人兼悲吾道”的原因吧。

在国土沦陷、全国恐慌的时刻,凭借人民的力量保卫京都,王懿荣岂是仅仅在南书房留下了重望高名;梧桐飘落金井之时,全家殉难,痛哭此人及悲叹我的学说和主张,还有谁能在藏书阁寻访研究前人留下的书籍呢——作为清末的大学问家,俞樾能诗善联,其楹联更是被公认为大家巨擘,数量极为丰富,皆收录在他的《春在堂文集》中。俞樾此挽王懿荣联,上联写其保家卫国的精神,下联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谓一气呵成。特别是其中以“铜驼荆棘”对“金井梧桐”、以“通国仓皇”对“举家化碧”、以“南斋”对“东观”等等更是工整,又寓意贴切。

王懿荣殉难后十日,由山东历城人、侍郎张英麟将其三人遗体捞出装棺入殓,暂厝在位于锡拉胡同二十一号其住处的东院。据《福山县志稿》,王懿荣殉国后数年,“莱阳王垿为祭酒,复请配享国子监唐韩文公祠”。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王懿荣之子王崇烈扶柩回原籍安葬。王懿荣生前好友张之洞、鹿传霖、端方等商议,由鹿传霖向光绪皇帝面陈,请求在王懿荣殉节处建祠堂纪念,“德宗景皇帝知公深,眷公隆,额首者再”。二十九年(1903),祠堂落成,张之洞题写“福山王文敏公家祠”匾额,时任顺天府尹陈雨苍撰写楹联,《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有收录:

思率诸以时习礼,君隆祀典,臣重儒行,瘅心讲学术,且幸文章宗工、政事名族、金石通家,春酒一尊瞻遗像;

忆圣驾蒙难出巡,我捍牧圉,公守社稷,泪笔写奏稿,可怜父子尽节、夫妻捐躯、儿妇从井,秋风七月葬忠魂。

陈雨苍,即光绪三年(1877)进士陈璧,历任内阁中书、御史、大仆寺少卿、顺天知府、户部侍郎、邮电部尚书兼参预政务大臣等。作为同僚,此联先从回忆入手,上联引出王懿荣在学术上的伟大成就,下联描述他在保家卫国上的精忠节操,尾句分别以“瞻遗像”和“葬忠魂”来表达自己的追念和敬仰之情,与俞樾之联的内容基本类似。

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的樊增祥曾评王懿荣祠:“内城建祠,例无明文。非公之大节卓著、经师人表,一门忠孝,国史有光,曷能上格主知,下孚人望哉!”

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懿荣书写精湛、刚健的绝命词,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临终前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气概。绝命书末所署“团练大臣国子监祭酒南书房翰林王懿荣”,更是生性耿直、号称“东怪”的他,在表明自己对于国家最后的职责。

铜驼荆棘,通国仓皇,抟民力以卫皇畿,岂仅南斋留硕望;

金井梧桐,举家化碧,哭斯人兼悲吾道,更谁东观访遗书。

新闻推荐

中考生今明两天填报志愿 4区统招生设4个平行志愿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庞磊)即日起,烟台市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进入至关重要的志愿填报阶段,为期两天,至5日结束。今年,招...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