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就往前鼓涌 方言撷趣

烟台晚报 2019-10-25 09:16 大字

徐炳胜

莱阳有一个方言词汇,音为“guyong”,本义说的是虫子一屈一伸地往前爬,引申为蠕动、慢慢地挪动、来回地动,进一步引申为磨蹭、动作行为艮等。为这个“guyong”怎么写,我颇费了一番脑筋。“guyong”,《汉语大词典》中写为“鼓涌:蠕动;翻动。例:冯德英《苦菜花》第七章:“嫚子不老实地在母亲怀里鼓涌,乱伸着两只小胳膊,大嚷大叫,希望战士们多亲几下她的小脸蛋”。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写为“咕容:蠕动。例:小蛇慢慢地向前咕容”。《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写法较多:“固绒(万荣,蠕动)、骨蛹(洛阳,软体动物向前移动)、顾拥(哈尔滨、济南,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移动)”。《山东方言词典》写为“顾拥,动”。《牟平方言志》中写为“顾拥:来回儿动。例:这窝小燕直顾拥;别老顾拥!老老实实地坐着”。

你看,一个guyong,写法怎么如此各异呢?我在读《泰安方言志》时,忽拉巴脑洞大开,既然guyong最初是形容虫子一拱一拱地爬行,那么guyong有没有可能是“拱”的反切呢?立马搬出《康熙字典》来查,“拱,《集韵》、《韵会》:古勇切”。———这个guyong难道还真是“拱”的反切?

我开始慢慢地从网上查找答案。

学者们说,这种语言特点,称为“分音词”。什么是“分音词”呢?简单地说,分音词是利用汉语反切法,将一个单音节词分成两个音节,构成一个双音节词。即将一个字的声母、韵母用两个汉字标示,用这种方法造成的词称为分音词。比如“鼓涌”就是“拱”的分音词。构词方式是古已有之,最早是宋人洪迈称之为“切脚语”,后来叫“反切语”。洪迈《容斋随笔》“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于书史中,如以篷为勃笼,槃为勃阑,铎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栾,精为即零,螳为突郎,诸为之乎,旁为步廊……”“分音词”在山西、山东、陕西、内蒙、福建等地均有遗存,尤以晋语为最,如:卜浪(棒):你拿着铁卜浪做甚呀?圪梁(岗):对面圪梁上站着个人;圪捣(搞):你别瞎圪捣,圪捣坏了;得拉(搭):这花的叶子怎么都得拉下来了?特捞(套):看他这小嘴多会说,说得话特捞特捞的。我在山西分音词中也见到了“固容”(拱,蠕动;臃肿拙笨的状态)、“骨甬”(拱)、骨勇、骨涌。我所在的村庄是元末明初建村,老辈上说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而来,难不成我们莱阳的“分音词”是晋语扩散的遗留?

如今,有的分音词早已成为了标准的现代普通话。如扒拉(扒)、滴溜(提)、旮旯(角)、鼓涌(拱)、咕容(拱)、鼓捣(搞)、锢漏(锢)、锢露(锢)、骨碌(滚)、糊弄(哄)、囫囵(浑)、葫芦(瓠)、忽隆(轰)、呼啦(哗)、机灵(精)、激灵(惊)、窟窿(孔)、扑楞(喷)、扑拉(啪)、天井(庭)、支棱(挣)。

咱胶东还有一些虽未登大雅之堂,但却鲜活地活跃在老百姓口语中的分音词,如:卜拉(拨):把这堆草卜拉卜拉晒晒;不楞(蹦):泥烂勾差点儿从盆里不楞出来;蒲棱(蓬):地堰上长了一蒲棱棘针,快把它刨了;扑棱(澎):铜盆儿的水都让你扑棱出来了。

除此以外,莱阳话中还有一些可能是胶东特有的“特征分音词”,期待方言学者考证出准确的对应单音词,如:稀饭挌娄挌娄凉得快;你就蹲待炕圪娄儿里吧;你看这件衣裳让你顾拉的净是土;铅笔掉待鞋窠篓儿里;咱连包袱和火烧胡阑个儿给他吧;凳子上有灰你扑娄扑娄再坐。

去年我们高中同学30年聚会。有同学用莱阳话翻译了诗《假如生活胡龙了恁》:样是生活胡龙了恁/别bai(去声)放声/别咋呼/别嘟囔/更别扎煞/也别老郎当个脸/恁就趴待地上/也别起来/老是往前鼓涌/跟儿个豆虫样/鼓涌/鼓涌/老是鼓涌/总有一天/恁会从豆虫变成/有翅膀的蛾wo(入声)儿/到时会一扑拉翅儿/想上哪飞就上哪飞。

新闻推荐

畅跑最美海岸 感受芝罘魅力 芝罘滨海迷你马拉松昨日开赛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昨日,“仙境海岸大美芝罘”———碧桂园杯2019烟台·芝罘滨海迷你马拉松在景色迷人的芝罘岛滨海广...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