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山岭地整体开发后再承包给村民 荒地被盘活,苹果满枝头

农村大众报 2019-09-23 13:46 大字

农村大众报莱阳讯(记者孙成民张天银通讯员李征贾文峰)初秋时节,莱阳市万第镇南薛格庄村500亩山岭间的连片果园里,苹果满枝头。这让全村的人都在惊讶中感到兴奋:几年以前,这些山岭地大多数被撂荒了;想流转出去,几元钱一亩都无人问津。

给这片山岭地带来如此巨大变化的,是南薛格庄村由党支部领办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决心领办这个合作社的原因,是因为全村有太多山岭地被撂荒了。这个村有2400亩耕地,除了流经村边的富水河两岸有较少的平整地块外,其他全是山岭地。随着打工收入的不断提高,山岭半腰以下的地块还有人耕种,岭顶上的地瘠薄不说,还没水没路,没人再愿种下去了。全村被撂荒的山岭薄地有500多亩。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虽然瘠薄,大片撂荒了实在太可惜。没人愿种这些薄地,南薛格庄村便成立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把这些地流转过来。2013年秋天,合作社流转过来以撂荒地为主的1000亩山岭地。合作社的资金除了政府扶持外,来自社员筹股,加入合作社的社员筹股100万元,其中党员出股占三分之一。

资金有限,合作社先对其中的500亩地进行整治,然后成方连片地栽上以苹果为主的果树。山上修了路,富水河上建起拦河坝,河水先抽到两个蓄水池里,再自流到500亩果园里。

合作社没有去具体经营这500亩果园,而是将其划成100片,每片5亩。村民根据自家的技术、资金、劳力等情况报名承包,可以是一片,也可以是五六片。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直接从生产厂家进农资,不加价卖给社员。社员的果品采收后,合作社帮助卖出去。

合作社这种把山岭地流转过来整体开发后再承包给村民的做法,经过实践验证,有两大好处。

首先是村民得到的好处。村民手中已经撂荒或打算撂荒的山岭薄地有了新主人,村民因此有了来自土地的收入。合作社流转这1000亩地,岭顶上的每亩每年250元,岭下的375元,靠近富水河边的500元。村民承包合作社栽种好的果园,除了日常管理外,其他不用操心。2018年苹果进入量产期,有些承包户因为管理得好,一亩果园纯收入超过1.5万元。有技术有劳力的村民,承包三四片果园,不离家不离土忙活一年,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

其次是村集体有好处。村集体以前的收入,一年只有7200元的土地承包费。合作社流转过来的1000亩山岭地,经过统一整治后,可以多出200亩地。这200亩地归村集体,以每亩每年25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村集体因此每年有了5万元的收入。修建水利用的是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自然归村集体。社员用水浇果树,村集体每方大约挣0.2元,为此村集体一年能增加二三万元的收入。

合作社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低价从生产厂家直接购进的农资,卖给社员不挣钱,别人来买当然价格就高了。苹果收获季节,合作社联系客户进村收购。合作社帮助客户收购,每斤果品收取一定数额的代收费。每斤的代收费不高,可500亩果园年产果品可达500万斤,总算下来数额就大了。合作社代收果品的收入,20%归村集体。

村集体有了收入,合作社有了积累,该村计划剩下的500亩地尽快统一开发出来,再以承包的方式让村民去具体经营。

新闻推荐

“双轮驱动”助推高质量发展

七十年破浪前行,七十载披荆斩棘。莱阳工业总量从小到大裂变扩张,企业规模从弱到强培育壮大,工业门类从少到多逐步齐全,产业结...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