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上大学

烟台晚报 2019-09-10 09:53 大字

翟在科

我已耄耋之年,今秋,一位年逾古稀的学生来看我,谈起他就读期间的艰难和勤奋,过后,我的脑海里时时翻腾着他的影子。

时光退到41年前,我在蓬莱师范教学。那年初冬,学校破例招收了一届大专中文班,其中有我一位同乡,他是班中年龄最大的几个之一。当年我刚到不惑之年,而他,35岁。

这要说说那年的高考。他原本是老三届高中生,临近毕业,赶上“文革”,高考成了泡影,他回乡当了农民。由于有点文化,很快当了生产小队队长,不久成了家,添了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朝朝暮暮过着平凡的“田园”生活。1978年恢复高考,一声春雷,给知识青年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他也卷入这股大潮中,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啃起了书本。几个月的拼搏,他体重下滑到百十来斤,脸消瘦了,两个颧骨凸显出来。

高考发榜了,烟台的考生取得了大丰收,但由于全省各地市高考招生规定了比例,烟台的考生淘汰了一大片。他的成绩还不错,但是录取通知书却迟迟接不到手,眼看分数比自己低的考生一个个上了大学,他在家焦灼不已,满心不解却又一筹莫展,渐渐地,他不得不接受落榜的现实。心情低落的他并不知道,命运的转盘已经开始悄悄转动了,下一个机会即将出现———

当时,面对着本地这些落榜生,有前瞻眼光的烟台教育局想了个自主扩招的办法,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后,由省里给指标,当地出资金,自己培养,自己使用。培养基地主要放在烟台师专(当时该校属地区管辖),另外,让蓬莱师范、莱阳师范以“烟台师专校外班”的名义,各接收两个班。

大政方针确定以后,我跟随学校两位领导,来到了济南,开始了录取工作。烟台师专是老大哥,有经验,先一步到达,抱走了大批档案。我因为年轻,又与烟台师专的个别人认识,便充当了上下跑腿的角色。我曾拿着那位老乡的资料,去问师专的人:为什么这位考生分数不低,你们和其他大学都不取呢?他看了看档案,说:“年龄过大,负担重,事情多,难管理。”我有所醒悟: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不完善,生源又充足,录取有伸缩,分数还不是硬道理。不过,那位老乡这次总算时来运转,碰到了扩招,最终进入了蓬莱师范大专班,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他当然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埋头学习,老老实实做学生。我们按照烟台师专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没有教材,上课时,几位老师尽量慢些讲,多板书,让学员边听便作详细笔记。我因为还兼任这两个班的辅导员,所以我与他们的接触较多,常在教室里见到这位大龄学生埋头学习的情景。他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下课后,再参照周围同学的笔记,重新整理并重抄一份完整的资料。

各科皆是如此,两年时间累积下来,他整理的笔记叠成厚厚的一大摞。每逢考试,只要有复习提纲,每道题他都会做出详细答案,有拿不准的题目,他做出来后,都会送给老师求教。所以一到考试之前,他就成了香饽饽,很多同学都争看他整理的资料。

由于他在外求学,妻子挣的工分不足,家里成了欠款户,日子过得异常拮据,两个孩子上学的书本费都得靠借贷维持。求学的这两年里,他从不进城逛街,把有限的助学金节省下来,添补家用。星期天也从不休息,全身心倾注在学习上,蓬莱的仙阁、海港、沙滩等景点,他也只是在学校统一组织参观时,才得以欣赏。

这样的一个人,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大龄学生负担重、难管理”的旧印象,相反,他的不添麻烦、守规中矩,几乎成了学生界的标杆。他这样的付出,学业成绩必然优异。毕业分配时,他被家乡的第一中学看中,在语文组长和班主任的位子上干到退休。他的治学精神,影响了一茬茬学生,现在他也桃李满天下了。退休后,他爱好旅游,擅长摄影,饱览了祖国的大好风光,几乎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得意学生的邀请和款待———那是为人师表者的荣耀一刻。

新闻推荐

莱阳交警用“五个一”检验规范驾校

从8月上旬起,莱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警力先后走进辖区7处驾校,用“五个一”的标准检验规范驾校。即:设立一个文明交通宣传...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