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冷晓燕 用心答好 幸福考卷
烟台市第一个社区厨房,为社区做饭难的老人设立。记者施娟摄">1974年出生的冷晓燕是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自2004年上任以来,她一直扎根在大海阳社区。这16年来,她为社区居民“谋幸福”,始终想着“居民还想要什么”。工作之余,冷晓燕来到“壹家生活社区厨房”帮忙洗碗,这是烟台市第一个社区厨房,为社区做饭难的老人设立。记者施娟摄工作之余,冷晓燕来到“壹家生活社区厨房”帮忙洗碗,这是烟台市第一个社区厨房,为社区做饭难的老人设立“梧桐槐树一行行,行行映楼房,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幸福大海阳……”在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这一首名为《幸福大海阳》的大海阳社区之歌,在社区居民口中传唱,大家心中向往着“孩子们都快乐成长,老人们都享安康”的幸福梦。
大海阳社区不大,仅有0.6平方公里。1974年出生的冷晓燕是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自2004年上任以来,她一直扎根在大海阳社区。这16年来,她为社区居民“谋幸福”,始终想着“居民还想要什么”。
在社区居民的心中,这位“小身躯”的书记带给了他们无限大的能量。如今,社区有2000余人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居民们不禁感慨,“生活在这样的社区是我们的福气”。文/图记者施娟
用真心换真情
冷晓燕一直称自己为“芝麻小官”,只想踏实做好每件“芝麻小事”,“走在社区街角小巷的踏实感,迎面而来的居民主动跟你打招呼,牙牙学语的孩童对着你笑,是任何名利、金钱和地位都换不来的。”
见到冷晓燕时,很难想象她已年过四十,也很难将其与网络上的照片相对应,眼前的冷晓燕瘦了许多,很精神。“一年瘦了40斤”冷晓燕笑着说。她戴着一副眼镜,说话语速快而流畅,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同事对她的评价是,“口齿伶俐,做事干练,能力强,感觉有使不完的精力”。
大海阳社区居住着2528户7469名居民,在当地这是一个“有名”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社区基础设施差。冷晓燕的老家在莱阳,她记得,那是2014年的9月,她来到大海阳社区上任,那一年她30岁。初见时,冷晓燕对这个社区的概念是“老、破、旧”,“人都不认识,情况也不熟悉。”冷晓燕说,她对社区的一切可以用“陌生”来形容。
“既然选择当一名社区书记,就意味着要比别人担更重的责任,付出更多的精力。”冷晓燕说,她的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气质,“我想做的事我就会尽力做好。”
上任伊始,她便带头在社区公布手机号码,设立30余个民情意见箱,全面走访辖区居民。她告诉记者,走访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每一户都去了,摸清了居民所有的情况。”冷晓燕说,她花了3年时间被居民接纳。冷晓燕调侃道,走访过程中也遇到过诸多不理解,也曾经被“误伤”。不过她说,“我相信,只要付出的是真心,换来的就一定是超越血缘的亲情。”
想居民所想
走在社区里,墙上的彩绘让人眼前一亮,也让这个社区更加年轻美观。2011年开始,社区开始画彩绘墙,有国学文化、邻里文化、党建文化和儿童文化系列,而这些题材也都是向居民征集而来的。
社区里还设立了“红色书柜”,书柜旁摆放着长椅,这些书由居民自行捐赠,居民可以免费阅读。不仅如此,每走一段路便能看到,路上设立了“狗粪收集箱”,一旁还有“取纸处”和“WC”,这都是为社区居民文明养狗设立的场所。
“解决群众需求,关键是摸清群众想什么,知道群众要什么,找准群众盼什么,学会向心坎上使劲。”这是冷晓燕工作中的“秘方”,她认为,知道了居民想要什么,也就知道了自己需要做什么,也就能更好地“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2016年底,冷晓燕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老人“吃饭难”。鉴于此,有些老人提出“要不在社区办食堂”的想法。“有些独居老人做饭困难,还有的是子女中午不回来,老人做饭困难的。”考虑到这些,冷晓燕决定再走访一遍社区里的老年人群体,如果有一半左右的人同意那就办食堂。“用了半年的时间走了400多户老年人的家里,一家一聊就是两个小时”。冷晓燕说,后来有200多名老人提出同意,于是办食堂也就定了下来。一开始,食堂怎么办,办在哪里,由谁来管等问题困扰着冷晓燕,“要办就不能市场化运作。”正当冷晓燕焦头烂额时,居民提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干。有居民主动报名过来做饭,也有居民“让出”自家房子用于建厨房。这样一来,厨房很快就落地建成了。
2017年,冷晓燕发现到社区办事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她就在社区连续举办了25期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每个参加学习的老人都领到了结业证书。为了解决小区连年暖气温度不达标的问题,她反复与供暖企业谈判十几次,最终让居民切实享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我更像是他们的闺女”
有人说冷晓燕是“社区当家人”“小巷总理”“职业保姆”。记者问道,“你觉得你在社区里是什么?”冷晓燕笑着答道,“我觉得我更像是他们的闺女。”
回首来时路,冷晓燕说,“一路泥泞与坎坷”,很多次,她都偷偷地流泪。”一开始家里人也不大能理解她,因为她将心思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家里人她考虑得最少。冷晓燕的女儿11岁了,她说妈妈从来没有带她出去玩过,要不就是爸爸带着,要不就是自己一个人。“一开始很多人觉得我或许吃力不讨好,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爱这里的人,和他们有感情了。”冷晓燕说,有一首诗能够表达她的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冷晓燕经常说,“评价一个社区是否是好社区,首先要看社区有没有人气。”目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已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人。社区建立了23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在水电维修、老人午餐、文化艺术、失独家庭慰藉、文明养犬等方面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冷晓燕说,“把老人养好,把孩子照顾好,让年轻人安心上班,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这些年来,冷晓燕总是心怀感恩,“社区虽然很平凡,但是我收获最多的是真情,在这里工作我很快乐。”
“出名”后,冷晓燕被媒体采访的也越来越多,面对媒体“轰炸式”的采访,冷晓燕很是苦恼,“用到工作中的时间少了。”
“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
“有的时候看着她工作到那么晚,看着都心疼,要说不累那是假的。”提起冷晓燕,居民都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的心中,这位书记一心为他们着想。
在社区的“壹家生活社区厨房”,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厨房里忙活着,他们正在准备当天的午餐,茴香肉包子。一大锅茴香和着肉,不断被搅拌着,香气弥漫整个厨房。厨房隔壁屋子的墙上挂着一个小黑板,黑板上写着“今日预定,五香鱼、肉炒头菜、西红柿鸡蛋汤,米饭,馒头”。张景弄大娘坐在窗前的桌子前,她正在统计表格中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前来买饭的老人填写的。“提前一天就把第二天要做的菜写出来,你看到外面小黑板上写的今日预定吗?这就是我们明天要给大家做的菜。”张景弄大娘说,“第二天大家要吃什么就自己预定,在表格上登记一下,我们就知道有多少人过来吃饭,也知道做多少,这样也不至于浪费。”
张景弄大娘76岁,是厨房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志愿者。她告诉记者,每天她都来厨房帮忙,“没有钱,都是我们自己自愿的,我在社区做志愿工作已经9年了,别人服务我,我也为别人服务。”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很多老人拿着饭盒到社区厨房打饭。“来这里打饭带回去吃,老伴在家里等着呢。”一位82岁的大爷说,他在食堂买饭已经两年了,每次中午他都会买上两份。当天中午老人一共花了15元,这包括他和老伴的午餐和晚餐。“一般一顿饭就5块钱左右,很便宜。”目前,“壹家生活社区厨房”里有32名志愿者,134位就餐的老人。
“走在街上有很多的群众微笑着跟你打招呼时的成就感,牙牙学语的孩子伸出双手让你抱抱时的温暖感,老人们摸着你的头拉着你的手把你当闺女时的亲切感……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冷晓燕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于盛学王娅宁摄影报道)7月23日是大暑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环卫工人依然在烈日酷暑...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