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大夼镇南王家庄村深挖村庄资源,打造特色民俗文化街 “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烟台日报 2019-01-04 09:28 大字

获评首批“特色村庄”的南王家庄村,处处展现着赏心悦目的美丽乡愁:家家户户墙头上的小青瓦、新时代的墙体彩绘、原汁原味的石板路、各类花木疏枝掩映,独具特色的“民俗民居馆”,红色党建专题介绍,漫步其中,感受时光深情转变,让人流连忘返……

一个落后的小村庄,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层面狭窄,为何转眼间就变得如此清新亮丽,韵味悠长?大夼镇领导班子在乡村振兴工程中,因地制宜找到契合其发展的定位……本报讯(通讯员李梦海涛荣荣YMG记者高少帅)在莱阳市大夼镇莱羊路边,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个名为南王家庄的小山村。昨日,记者走进村庄,处处古朴而又清新,条条道路宽敞洁净。在这里,乡愁正以不同的形式被呈现着,发黄的老照片、珍藏的老物件、流传下来的老习俗,在这里可以静静地沐浴传统文化、民俗民居、红色党建、时光剪影的记忆春风。

大夼镇位于莱阳市东南部,农业发达,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区位优势也不明显。如何在乡村振兴工程中因地制宜找到契合自身的发展定位?这是摆在大夼镇党委、政府面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经过科学规划,实地调研,该镇确立了自身“生态小镇”的定位,重点推进一批“特色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南王家庄村原来是大夼镇一个小而落后的村庄,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层面狭窄。为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大夼镇领导班子多次深入村庄调研,决定深挖村庄资源,结合村庄历史悠久、老物件众多的特色优势,将南王家庄村打造成首批“特色村庄”。该镇先从绿化、硬化、美化三方面着手,在村庄栽植海棠、黄杨和樱花等各类苗木600余株,室外鲜花12000朵,硬化400平米的健身广场,修砌石墙2000米。村庄打造过程中还处处体现着精雕细琢的精致和独特的“小心思”。“我们在村庄改造期间收集了2900页老房子上的小青瓦,铺设在村庄每户村民的墙头,既营造乡愁氛围,又寓意全镇29个村庄紧紧围绕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发展同进步。”大夼镇党委副书记赵向宇告诉记者。

村容村貌升级改造了,还要留得住乡愁。大夼镇结合南王家庄村地理位置与村庄实际,集中打造了一条贯穿整个村庄的“民俗街”。原汁原味的石板路搭配新时代的墙体彩绘,将优雅宁静与先进文化两种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分外雅致。修缮荒落的“王氏旧宅”,让古朴的宅子,幽静的小院,淳朴的民风以及过往的时光重现昔日的光彩。加大对村庄仅有的一棵“双子树”的保护力度,让“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歌声代代相传……村庄还发动村民收集自家的老物件,打造了一个具有村庄特色的“民俗民居馆”,通过回忆旧时光、找寻旧痕迹、倾听老故事,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更彰显了南王家庄人不忘初心开创未来的意志和决心。

乡村换新貌,村民笑开颜。漫步村中,许多村民告诉记者,现在路好了、村子漂亮了,在外上大学的孩子假期都领着同学来参观,在“朋友圈”里晒家乡美景。“一街一宅一树一馆”静静地记录着小村庄和村民的故事,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勾起了在外游子的乡愁之情,召唤着他们早日回归家乡,建设家乡,让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再现生机活力。大夼镇也通过南王家庄村的打造,探索出了一条以“民俗民居”来实现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发展新路子,围绕特色文化打造传统民居,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12月29日

1936年12月29日中共胶东临时工委遭破坏因叛徒告密,中共胶东临时工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工委书记理琪及委员邹青言、李厚...

莱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阳,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