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率先实现全域农业现代化 《烟台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读之三

烟台日报 2018-08-19 09:41 大字

在海阳一家苹果加工企业,即将出口美国的烟台苹果正在经过自动化苹果清洗机。YMG记者唐克摄到2022年,全市50%的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烟台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烟台市加速农村三产融合进程,推动产业振兴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印发《烟台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为支撑,以绿色、生态、高效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把烟台建成优质粮油生产功能区、果蔬特色产业引领区、现代畜牧示范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按照任务目标,到2020年,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显著进展,建成一整套烟台样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到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全市50%的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35年,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实现全域农业现代化。谋建果蔬特色产业引领区推动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保障水平、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四个重点。

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保障水平方面,以强化基础、保障供给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市加快建设优质粮油生产功能区,以优质玉米、小麦和花生为重点,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平台等系列粮食增产工程,确保优质粮油产能产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粮油生产功能区,到2022年,优质粮油产能产量稳定在170万吨。加快建设果蔬特色产业引领区,以烟台苹果、大樱桃、莱阳梨和绿色蔬菜为重点,集成推广绿色生态生产管理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果蔬特色产业引领区,到2022年,水果总产量600万吨,蔬菜总产量80万吨。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区,大力发展肉鸡、生猪、牛肉、畜禽良种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稳妥发展特色养殖业,严格控制水禽、黄羽肉鸡、毛皮动物发展,到202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0万吨。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推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打造烟台特色的林、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加快推广牧渔林各业机械化技术,到2022年,农机总动力达到810万千瓦,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林果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

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持续推进海洋牧场“一厅、一室、一院、一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到2022年,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达到11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7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重点培育莱州蓝海科技、明波水产等“育、繁、推”一体化渔业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水产种业硅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洋生物育种研发和繁育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冷链物流,搭建“海上粮仓”流通贸易平台,建设面向东北亚、辐射全国的区域性水产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积极推进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渔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省级以上休闲渔业基地10处,探索“休闲海钓+游艇”发展模式,打造“海上高尔夫”。规划建设海洋文化特色产业园,建设海洋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帆船帆板比赛基地和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完善提升渔家乐民俗旅游,重点做好长岛、蓬莱、芝罘岛、养马岛、崆峒岛滨海一线旅游开发,打造烟台“黄金文化旅游带”。

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稳步扩大“粮改饲”面积,重点打造粮油、蔬菜、水果、水产、畜牧等五大支柱产业,围绕粮油加工、果品加工储藏、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粉丝加工、葡萄酒酿造七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标准化产品供给基地,培植一批高效产业聚集区,推进集群发展、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到2022年,创建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占比50%以上,新发展特色经济林、用材林6万亩,新发展林下经济11万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5%。

以创新引领、智慧智能为重点,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规划指出,落实“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要求,围绕现代种业、精准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渔业健康养殖与深加工、高端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安全、高效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种业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北方种业硅谷。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深入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壮大乡镇农业人才队伍,扩大农业“田间学校”、农民“讲习所”等,每年组织开展万名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乡镇(街道)。强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和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科技园区聚集,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到2022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累计培育培训职业农民1万人次。

以质量提高、品牌提升为重点,加强高效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全市将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目标,通过完善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果菜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烟台苹果”“烟台海参”“烟台肉鸡”等品牌培育提升力度,组织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打造烟台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强化质量品牌引领,支持特色农产品镇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产业“名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办“三品一标”,加强国际商标认证,创建产品品牌,培育企业品牌,争创国际品牌。到2022年,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以上,知名企业品牌70个以上。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市、县、乡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建设“食安烟台”,争创食品安全先进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到2022年,“三品一标”面积认证率保持在90%以上,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市。以产业相融、功能拓展为重点,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共有三项重点工作。

规划要求,整合产业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为重点的新业态成为促进农业加速发展的新动能,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同时,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兴产业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到2022年,新业态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占比显著提高,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43.5亿元以上。

规划指出,提升价值链,发掘新功能新价值,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引导传统种植农业向乡村采摘园、产业园区、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等转型,发展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隆起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拓展农业观光采摘、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功能,推进农业、农村、农产品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到2022年,创建年交易额过3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以上;建立粮油、果品、蔬菜、水产、畜牧、粉丝、葡萄酒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优化供应链,打造新载体新模式,全市将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支持建设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将传统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货交易、国际贸易等进行创新性融合,实现烟台农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加快推进服务业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围绕信息科技、创意创业、医养健康、金融商务、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领域,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到2020年,培育市级服务业特色小镇20个以上,争创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10个以上。以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全市将高品质开发“山上、田园、滨海、岛上”深度游、观光游,推动特色小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各类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和规模化基地提档升级发展“生态+”产业,创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美丽休闲乡村、齐鲁美丽田园,打造一批森林浴场、康养人家等森林康养基地,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创建休闲农业综合体,打造集新品种推广、农事体验、采摘观赏、观光垂钓、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等方面相融相促集约高效的休闲农业平台。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加快推进精品葡萄酒庄、葡萄酒小镇建设,打造帆船赛、登山赛、马拉松等一批能带动乡村旅游的品牌体育赛事。以壮大主体、规模经营为重点,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推进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和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三项工作。

全市通过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骨干龙头企业、农业示范服务组织等创建活动,示范引领各类主体规范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现代种养基地,打造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拓展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实行复合式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领建全国性农产品加工产业联盟,研究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到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过亿元的达到170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000家。

处理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升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程度,建立契约型、股份型利益联结机制,保护小农户合法利益。支持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农村综合体”。到2022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50%以上。

以开发开放、双向交流为重点,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市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牢牢抓住中韩自贸区重大战略机遇,拓展桥头堡作用,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引导支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通过政策创设方面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打造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农业龙头企业。到2022年,重点建设6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20家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额达到216.1亿元。

关于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方案还提出,要加强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建成一批农业科技技术转移、示范服务基地,争创国家、省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蔬菜园艺、农业大数据、节水农业等领域国际合作,逐步建立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搭建农业“走出去”公共平台、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国外进行农业合作开发。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措施保障。

规划提出,完善粮食收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优先支持规模较大、服务能力强的产后服务项目,优先安排农民合作社独立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逐步建成覆盖全市4个产粮大县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每年建设4—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为农户提供粮食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到2022年,建设科学储粮示范仓7万个。

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广林权、农机具、畜禽活体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不断丰富创新农业保险险种,探索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探索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和指数化产品等新险种,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同事,完善土地政策,全市将逐步提高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比例;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烘干、仓储、机库等设施建设用地,优先提供保障。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推进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改造,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兴建、提升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8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10万亩。实施现代农业信息化工程,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搭建农产品电商产销对接平台,建立现代农业与互联网全域融合机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重点工程1.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到202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2.9万亩。

2.中国白羽肉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筹建育种试验场、核心育种场和曾祖代场,积极培育具有我国完全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配套系。

3.海洋牧场建设工程,加快发展投礁、装备、底播、田园、游钓五大类型牧场建设,着力建设“4带20群”海洋牧场区。

4.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重点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建设林果机械化示范基地。

5.现代林业经济,充分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6.现代种业工程,到2022年建设优质苹果、大樱桃等优质果树苗木基地10万亩以上。

7.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以粮经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共五大类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建设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2022年,争创国家、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以上。

8.品牌农产品发展战略,到2022年,认证“三品一标”数量达到1040个。

9.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推广农业投入品监管服务模式,建立农产品产地质量认证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业“新六产”发展重点工程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承建工程,围绕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等6种类型,到2022年,争创省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处。

2.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工程,加快推进集约高效、“农林牧渔娱”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建设,到2022年,创建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10个,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5处、乡村旅游园区10处。

3.产城融合发展工程,建设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深、农旅融合紧的农业特色小镇,创建一批镇(城)区、园区、农区“三区互动”的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

4.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工程,重点围绕信息科技、创意创业、医养健康、金融商务、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领域开展。

5.农商互联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6.高标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栖霞市6个镇街,高标准创建栖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综合发展工程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创建活动。

2.供销社为农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优势,加大土地托管力度,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建设为农服务中心,从根本上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到2022年,为民服务平台覆盖全部涉农乡镇,为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3.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赴境外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境外的土地等优势农业资源,搭建对外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1.农田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兴建、提升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推进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改造,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

2.智慧农业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实施“互联网+”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鼓励互联网企业建设农业服务平台,促进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提高农业智慧化和精准化水平。到2022年,形成健全的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价格分析体系和重要农业灾害预警体系。

新闻推荐

莱阳三名困难考生报名求助 其中一名考生获助学队结对帮助多年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李学良)连日来,烟台晚报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2018年度高考助学———“温暖烟台·情系学子...

莱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阳,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