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老辈儿七月七磕巧果风俗吗, 过去烟台老手艺人靠“磕子”这种传统工艺养活一大家,如今挣钱少没人学将失传

今晨6点 2018-08-16 09:48 大字

老烟台有这么个风俗,七月七磕巧果,八月十五做月饼,到了正月就磕面鱼。以前,家家户户都有月饼磕儿或月饼赞(音)儿。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自己动手做月饼和巧果的市民越来越少了。

临近七夕节,8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莱山初家办事处,50岁张义大子承父业做了半辈子的“磕子”,而这种传统工艺如今也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YMG记者邹春霞

老手艺新行当

精雕细琢,刻个磕子四道工序要一两天

张义大坐在马扎上,面前的木墩上,一个鱼形的磕子已雕出两粒眼珠。只见他手里的刻刀腕间一垂,一条“S”型的鱼须便出来了,再一转,又是一枚鳞片,一会儿功夫,一条大“鱼”便活灵活现。

做磕子需四道工序。先选好木料,首选梨木、枣木和榆木,它们板面光滑、纹路细、便于雕琢且不易开裂。其次是将选好的木料锯成一块块方形坯料,刻出月饼造型的初步轮廓。

第三是打边花开“牙”,使打出的月饼有菊花状边缘,这道工序不仅可以增强月饼的装饰性,更便于饼坯顺利脱离饼模。

最后再精雕细琢。雕刻刀法要求简练、刚劲有力。好的月饼模要印纹清晰、边牙均匀、字面光滑、脱模爽快。从切割木料到完工,刻制一个传统的磕子,手艺熟练的师傅也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虽然已过了立秋,然而暑热仍如蒸笼。张义大不时地用毛巾擦拭着不断滴落的汗珠,他告诉记者:“这只是半成品,刻一个磕子图案,不复杂的也得一、两个小时呢。常见的磕子有莲蓬、桃、鱼、花生、桃子、篮子、老虎、狮子等二三十种造型,福禄寿喜、和谐喜庆、合家团圆、月圆中秋更是老百姓喜欢的主题。”

老手艺曾养活磕子匠人一大家

磕子好不好,全靠匠人的手上功夫。

张义大老家是莱阳高格庄的,他的老父亲就是专门做磕子的手工艺人,做了一辈“磕子”,养活了张义大一家六口人。“过去在农村,每到节前糕点厂都来订磕子,一次得订100把200把。每逢大集,磕子也是家家必备品,卖得可好了。”张义大说。

在张义大的身边,放着成排的各种雕刻刀。“雕刻复杂的花纹,多则会使用上百把不同的雕刻刀。”张义大说:“制作磕子使用的刻刀都是雕刻师傅根据需要打磨的,刀口有平、弯、宽、窄等样式。刻刀还需要经常打磨,这样雕刻出来的花纹才有棱有角、立体感强。”

“这个活儿最出力了,手上没劲儿,干不了。所以妇女干得少,主要是手劲儿不够用。俺家,除了俺妈和俺姐不会,兄弟们都会做。”张义大摊开手,整个掌面布满了长长短短的划痕:“干时间长了,手就发胀发麻,都习惯了。”

挣钱少费功夫,老手艺现在没人学

以前,做巧果磕月饼,大多是家里老人点灯熬夜地给做上。拿七月七来说,家里的老人通常给孩子们弄一圈巧果挂脖子上,做月饼也像蒸馒头一样,是妇女们掌握的一项技能。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现成的巧果和月饼越做越精,口味也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很少去手工制作了。磕子这种工具,在市面上也越来越少见了。“在农村大集上卖,也就二三十块一把,还抵不上料贵呢,再搭上功夫,根本不赚钱。”张义大说,作磕子得用坚实耐用的木料,买块木头来家里也得几百块钱,指望这个手艺挣钱,真不上算。”

从学技术到出徒上手做,怎么也得两三年的时间。现在,张义大也招不上肯安下心来学手艺的徒弟了:“想要干得好就得有耐心,没耐心学学就跑了。我带过三四个徒弟,学得最长的是两年,都嫌学这个手艺来钱太慢,挣得太少。”

张义大现在也在慢慢转行,从单纯制作磕子转成雕刻茶几、床头、龙椅等,有时也接一些石雕的活计。

虽然磕子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姥姥做巧果、奶奶做月饼的记忆却依旧温馨依旧难忘。

新闻推荐

大师的平常心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齐白石”这个名字了,是在一个肥皂盒上看到的。水绿与柠檬黄浓浓淡淡相间的盒盖上是齐白石画的大白菜,大...

莱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阳,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