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苹果花儿开遍贵州山区

烟台晚报 2018-04-23 09:47 大字

YMG记者金海善摄影报道

在烟台说起山东名优特产之一的烟台苹果,大家都会想起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夫妇。他们1854年来华,引进美国苹果、梨、葡萄等优质树种及栽培技术,并将美国树种与中国树种相嫁接,结出香蕉苹果。这个人对烟台近代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相隔千里的贵州大地,说起苹果,特别是种苹果的果农们则都记着一位烟台人,他叫王金玉。16年前,已经60岁的王金玉离开家乡远赴贵州,将苹果种植技术教给当地百姓,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的命运。

从小就是果树迷

王金玉的老家在栖霞市,祖父辈是地道的农民。“烟台苹果莱阳梨”,王金玉家同当地不少果农一样,也种了不少苹果。王金玉从小帮着父母种植小麦,侍弄果树,对果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他考上了莱阳农学院学习果树栽培专业知识,毕业后到乡镇任技术员、副镇长。

边工作,边继续进修果树栽培技术,王金玉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自己的果树栽培经验,在基层岗位上发挥着特长,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名气增大,王金玉被调到烟台果树研究所,成了专门研究苹果栽培技术的果树农艺师。

在果树研究所,王金玉担负着研究和推广先进果树栽培技术的职责,除了在山东省内推广技术,还面向全国,先后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83个县、市搞科技成果转换,果园开发。在广阔的扶贫致富的大地上,留下了他风尘仆仆的身影和艰苦跋涉的脚步。看到这些地区的农民通过引种优良水果脱贫致富,王金玉的脸上溢满了欢欣的笑容。王金玉在自己的家乡栖霞因苹果种植方面贡献突出,被评为劳动模范。

然而岁月不饶人,几十年风风雨雨,王金玉60岁了。2002年,王金玉退休了。他感到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闲下来了,好好陪一下老母亲,陪老伴去各地看看大好河山了。几十年风来雨去,他还没陪老伴好好去旅游过呢。他计划好了,先去蓬莱看看“八仙过海”的遗迹,再去威海刘公岛,看看北洋水师练兵的军港,然后去青岛体会一下国际旅游大都市的美景,再西行登泰山而小天下。然后和好友下下棋、钓钓鱼,毕竟人生已经过去大半,是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

刚退休又迎新挑战

生活就是这样,往往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正在王金玉和老伴商议旅行计划的时候,一个电话改变了王金玉美好的打算。

打电话的是王金玉的朋友,市农业局的一位领导。想请他出山,去贵州指导那里的农民种果树,发展优良水果。事情起源于一位女强人叫杨雪梅,是烟台人,原先搞针织品贸易的。她的丈夫是贵州人,在贵州工作。她说贵州当地老百姓生活很艰苦,有许多土地可以开发,想搞个果业公司,专门开发世界优良水果,希望王金玉去担任首席技术总监。

王金玉一下子陷入了沉思:忙了一辈子的果树栽培,也该休息一下了。子女工作都好,家庭又无负担,没必要再去挣钱养家。再说,贵州还没去过,情况不太了解,生活上也会不习惯。另外最大的顾虑还是对贵州是否能种水果存在怀疑,王金玉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时隔不久,杨雪梅再次找到了王金玉。“王老,我知道您不愿意去贵州,我也不敢勉强您。”杨雪梅说,你听听我的想法,主意由你自己拿,这贵州的农民太穷了,不懂技术,好好的土地没有使用好,我去就是想通过办果园,带动农民种苹果致富,您老是知道的,在贵州种苹果树风险比较大,尤其是我也对当地不是很了解,但如果不是想干点事,帮帮当地的农民,我也不会去冒风险。杨雪梅的一席话终于说服了王金玉。

自己退休前忙活的事,不就是帮助农民办实事吗?王金玉想起陕西农民种植苹果迎来丰收时的笑脸,他看看干练的杨雪梅说:“好!就冲你一席话,我和你去试试!”

2002年12月,王金玉冒着严寒来到贵州长顺县。只见杨雪梅租赁的土地一片荒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哪里有一点开垦的迹象。

特殊地貌试种“红富士”

如何让苹果在这样的土地上扎根结果,王金玉不顾寒冷,起早贪黑,对这片土地和周边农民的土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心中有了谱。

果树生长需要22种微量元素,其中土壤钙质是最难补充的,而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土壤富含钙质等多种微量元素,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地降雨量比较大,而水果需要的正是水。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是光照问题,贵州日照比北方地区少一些,而王金玉调查后得出结论,这个时期果树正处于休眠期的冬季,就如同人晚上睡觉不用开灯一样,只要春夏秋三季果树生长期日照充足就行,因此对于果树的生长等影响并不大。最关键的是,贵州的水果成熟期早,比其他产地要提前20天左右,这个时间差在市场上将体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尽管有了科学的分析,但是王金玉认为,发展水果产业贵州有后发优势,但不能盲目发展,一定要选择好品种。他从国内外引进了8种果树49个品种,在贵州首次种植与国际接轨的优化组脱毒苗木。种下果苗后,他指导科技人员坚持天天写栽培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温度、光照、降雨等情况,积累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经过选育,有13个品种管理成本过高,抗病毒、虫害能力低,被淘汰了,有36个品种引种成功。

2003年5月,一场虫害席卷果园,种下的果树苗被吃得枝残叶败。王金玉和科技人员没日没夜在果园寻找、观察,摸清了金龟子出没规律,有时一夜能捕捉十斤害虫,终于保住了果园。

贵州春天气温较低,果树开花时蜜蜂很少出来采蜜,由于没有授粉,很多果树只开花不结果。王金玉和杨雪梅商议后购买了可以在春天低气温条件下活动的日本“角额壁蜂”,给花授粉。果园里每隔50米建一处蜂巢,旁边种上十几株油菜花,引诱蜂子出来采蜜。

可是,意外发生了,由于忽略了蜂蛹的敌人,一万多只壁蜂蜂蛹几乎被鸟儿全部吃光了。王金玉心疼不已,几个夜晚睡不好觉。高血压发作厉害,头又昏又痛。他苦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年,他改进了放置蜂蛹的方法,春天把蜂蛹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放到果园内的小盆子里,让小蜜蜂先吃最早开花的油菜花蜜壮筋长骨,果树开花后,蜜蜂开始采蜜传粉。花期一过,又赶紧把壁蜂产的卵收回保存。这样彻底解决了授粉问题,壁蜂授粉比蜜蜂提高了20倍,果园里果实满枝头,王金玉心里乐得不行。

高原产出优质水果

王金玉在贵州高原首次种植出大樱桃、红富士、黄金梨等优质水果的消息传到了贵阳市及其周边地区。不久,全省许多州、市都来人参观取经。省领导高度评价王金玉为贵州做出的贡献,鼓励他带动全省贫困地区农民种果树致富。

其实这也是王金玉最大的愿望,他的心远不止在这1200亩果园,他看到了雷公山、大娄山、武陵山这些广阔地区,看到了数百万在温饱线上奋斗的农民。“这些地区本来就贫困,让人家奔波几百里,甚至千里路来取经学习,他们太辛苦了。”王金玉说,何况一时半天也难以学会先进技术。他决定走出果园,走向山区,去给贫困地区的同胞传授技术。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王金玉先辟出大片土地培育先进品种果苗,指导长顺、平坝的农民用这些果苗种植。三年内给予无偿技术指导,每年在果树生长的关键期进行四次讲课培训,印发指导资料,及时进行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指导,打消农民的疑虑。高堡村的黄文军承包了20亩地,种了三年的树苗,之后尝到甜头的他又承包了40亩地,种上优良品种,虽然当年4月遭受了冰雹的袭击,仍然保证了7万元的收入。长顺县技术员小陈在王金玉的鼓励下,大胆承包了20亩地,种上红富士,如今果园硕果累累,收入十分可观。

在榜样的带动下,长顺县和平坝县许多农民转变了观念种起了水果。广顺镇就达到了5000多亩,2008年500多亩挂果,收入超过了500万元。2010年达到了2000多亩,除去冰雹损失,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全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王金玉的指导下,2010年统计,增加了3000多亩,贫困山区彻底改变了贫穷的模样。

在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王金玉先后跑遍了长顺县各乡镇。惠水县、龙里县、贵定县,甚至靠近黔桂边界的平塘,都留下了王金玉的身影。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王金玉翻过高峻的马场大坡到达黄平,渡清水江到苗疆腹地台江,奔波数百公里到达湘黔边界的天柱县。

在武陵山脉的腹地铜仁地区,他去了思南、铜仁、德江。去德江时,正值4月,路上遇到大冰雹,车子几次出险。一路奔波,吃住条件也不好,王金玉差点犯了大病,人也瘦了很多。8月,天气炎热,王金玉来到大娄山的遵义,又从桐梓到毕节、大方、黔西。沿着北盘江他先后去过晴龙、普安等县。全省各种地形类别、各种气温环境的地方都留下了王金玉的身影,对全省各地的降水、气温、纬度、土壤结构等都有了明晰的了解。

每到一地,王金玉顾不得休息,就和当地的科技人员一起上山下乡,看植被,查土壤、找资料,根据当地情况提出种植水果的意见,抓紧点滴时间给科技人员和果农传授先进技术,解决种植难题。我国的园艺技术和果树栽培技术理论许多已经和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王金玉提出的创新理论和新技术无疑给科技人员和果农开启了新的眼界,使他们深受启发和鼓舞。

“感谢你给我们指明果树发展的新路,过去我们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发展果树,希望农民能富裕起来,但是收效甚微,看来还是要更新观念,更新技术。”一位县领导握着王金玉的手激动地说。“主要是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不适应种植果树的地方,千万不能盲目上马,否则就是劳而无功。”王金玉说。

王金玉的典型事迹被贵州省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同时他被评为贵州省敬业奉献模范。如今,王金玉已经回到了家乡烟台,闲不住的他又在昆嵛山下,开始他新的种植探索。

新闻推荐

烟台牵手苏格兰开展经贸合作 初步达成20多个合作意向

开展经贸合作,烟台再添新伙伴。在昨日举行的烟台—苏格兰经贸合作恳谈会上,来自苏格兰总商会、各地区商会以及企业的代表,与烟台各县市区投资促进局的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进行深入洽谈,初步达成20多个...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