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50年,手工地瓜粉条重新走红市场

农村大众报 2018-04-06 11:35 大字

▲ 粉房里的工人在晾晒粉条。

莱阳市谭格庄镇西崖后村今年74岁的农民郭文卿用50年做了一件事:做地瓜粉条,而且不管别人怎么做,他只靠人工做地瓜粉条,绝不掺一点假。

只靠人工做粉条,不仅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效率当然也高不了,这与“效率和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显然格格不入。郭文卿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用手工做出来的粉条品质更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更好吃。“以前靠手工做粉条,是因为没有机械;我现在仍然用手工做粉条,是因为市场越来越欢迎这样的粉条。在我看来,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落后的。”他说。

为什么只做地瓜粉条?郭文卿说,西崖后村地处莱阳、招远、莱西、栖霞四市交界之处,当地多山,山地种小麦和玉米不如平地,种地瓜却有优势,地瓜也是当地曾经的主要种植作物和农民的主要食物。并且,山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种出的地瓜口感好、营养高。以前当地村民一年四季地瓜吃烦了,想换个口味。便用地瓜做粉条,既当菜又当粮,且人人爱吃。因此,当地曾经村村都有粉房,用来做地瓜粉条和粉皮。

郭文卿当兵复员回村就进了生产队的粉房。改革开放后,他承包了生产队的粉房。手工做粉条,费时费工,利很薄,周边的粉房很快一个个地关门了。郭文卿领着一帮村里的弟兄,一直干下去。他说自己能坚持干下去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门老工艺,都不干了,老工艺就丢了。

前些年,市场上有了木薯粉做的粉条,这种粉条因原材料便宜、工厂化生产,售价比郭文卿的地瓜粉条便宜多了。孩子们轮流劝他把粉房关了,他总是摇头。在城里工作的二女儿郭俊华回村劝老父亲:你都70多岁了,身体不行了,干嘛还要撑着把粉房开下去?郭文卿说:“粉房里有40来个工人,其中跟着他一起做粉条超过30年以上的,就有30多个。把粉房关了,这些老弟兄们就散了,他舍不得这些老弟兄们。再说,周边十里八乡的,都爱吃我做的粉条,我关了他们就吃不到了。”郭俊华没有劝老父亲关粉房的理由了,当地50岁以下的人,谁敢说不是吃着老郭家粉条长大的?老郭家粉条,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和记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吃了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各种粉条后,当地人觉得还是老郭家的手工地瓜粉条好吃。逐渐富裕了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吃的质量,这让郭文卿的老粉房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生产出来的粉条重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郭文卿说,他做手工粉条50多年,不管挣不挣钱,绝不掺假。“地瓜粉条就是用地瓜做出来的,掺了别的东西,还叫地瓜粉条吗?”老人说。

在政府的帮助下,老郭家粉房目前变成了合作社,建起了冷库。今年,100多万斤地瓜在老郭家粉房通过传统工艺和手工操作,变成了10万多斤粉条。

农村大众报记者 孙成民 张天银

通讯员 龚安静

新闻推荐

法院公告,2018年3月30日

莱阳德胜食品有限公司:本院受理原告尉洪举诉你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开庭传票。自公告之日起60日即视为送达。提出答辩状和举证的期限分别为公...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