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流连莱阳路 感受老街人文魅力

青岛早报 2018-01-01 05:53 大字

说起“最青岛”的迎新年方式,莫过于到海边兜兜转转。青岛沿海汇集着海军博物馆、小青岛、鲁迅公园、青岛水族馆、青岛海底世界、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等如此多景点的一条老街,便是莱阳路。假期行走在这里,你会看到车流人流的密集,但这里的建筑仍然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模样;这里的市民,也依然如几十年前一样,拎着小桶到对面海边捡拾海螺、抓小螃蟹,此情此景一定会让你找回些许童年的感觉。

中西结合民居建筑“最青岛”

莱阳路是一条“L”形的老街,从地图上看它更像是沿着海岸线打出一个对号。莱阳路、鱼山路、福山支路三路的立体交接是城市道路建设中因势利导、保护环境的典范工程。莱阳路自西向东先后连接海上旅游码头入口、金口路、小青岛公园入口、莱阳支路、琴屿路、鱼山支路等。路侧为西式居民院;沿路有青岛市育才中学、海青宾馆、海军博物馆、鲁迅公园 (始建于1929年的若愚公园、1931年改为海滨公园、1950年改称现名)、青岛水族馆等;并毗邻小青岛公园、小鱼山公园和第一海水浴场。今天街道两侧还保留着不少百年前的建筑。

莱阳路始建于德占初期。史料记载,在早年的从浮山所到青岛口一条驿道上,建了一条以德国皇后的名字命名的维多利亚女王大街,连接德国在青岛湛山大路二号设立的伊尔底斯兵营和总兵衙门。莱阳路与太平路相连,从栈桥一直到小鱼山。威廉皇帝海岸是太平路的名字,维多利亚皇后大街是莱阳路的名字,是岛城最美的滨海大道。

莱阳路是青岛海滨风景区名副其实的一条美丽洁净的观光大道,引来千百万中外游客驻足观光、流连忘返。就连这条路上的民居建筑以及小路上的小院,都具有明显中西结合的特点,简洁清新。大坡度的屋顶,瓦片上的一抹殷红,掩映在百年古树之间,形成了青岛老城特有的红瓦绿树的城市标志。

带孩子去探究海洋生物

逛完鲁迅公园,紧接着是另一座气势恢宏的仿中国古城式建筑,这便是莱阳路4号的青岛水族馆。建筑的外墙由用粗花岗岩砌筑,花岗岩墙面上,有为解决采光问题而开设的圆形窗孔,红色铁制窗棱。墙垛上方为2层城楼式建筑,重檐歇山式的屋顶由青绿色琉璃瓦覆盖。据说当年这些琉璃瓦是青绛紫色的,建筑的四个翘角上,各挂有一只铜铃。水族馆于1931年动工,1932年建成开馆,是中国的第一座中国人设计建设的水族馆,是中国现代水族馆和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摇篮,曾被誉为“吾国第一”。 “水族馆中窗窈窕,海滨园外岛参差;惊涛怪石互吞吐,正是渔舟稳渡时。 ”蔡元培先生如是说。青岛水族馆的诞生过程,凝聚着许多近代中国文化人对青岛的钟爱。很多老青岛人在采访中都表示,小时候最喜欢到鲁迅公园看海豹,进水族馆观赏各种海洋生物以及标本,而今,假期里也会带孩子来看看。

再往前几步,便是莱阳路2号的“海底世界”了。 “没到过海底世界,别说你到过青岛”大家耳熟能详。但作为青岛人,对海底世界你又真正了解多少呢?青岛海底世界入口旁形如城楼的二层建筑,建筑的屋顶为歇山式,有资料显示,此楼建于1936年初,用于当时中国动物学会做海产实验使用。 1938年,这里成立了山东产业馆。1940年,又增建了部分木板房作为展室,展出各种矿石、宝石、经济作物、工业产品、酒类等的标本和部分实物。抗战胜利后,此馆更名为市立博物馆山东产业部。 1955年,这里成立了青岛海产博物馆。

从海军博物馆到鲁迅公园

新年里,不妨学着游客,再认识这条街道。由西向东会看到莱阳路8号海军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内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海军史、各式武器装备和作战舰等。对青岛人来讲,莱阳路8号就像小青岛、栈桥一样,是专有名词。孩童时代,一众爱好军事的男孩,对这里都心中满怀神秘,而又充满向往,对基地里面的各种舰船,都能如数家珍。

在莱阳路8号前的拐弯处,有一个小巷子,叫海阳路,相信不住在这附近的许多青岛人都不知道这条路的路名,还会认为是莱阳路。海阳路是一条面对小青岛岸边修建的马路,据说它是在青岛建市后修建的,当年是一条滨海观光马路。经过多年变迁,现在的路还存有一小段,不宽也不长,留下的老建筑不多,但仍有几栋依然能吸引目光。

再往东,会看到背包客们慕名而访的莱阳路6号鲁迅公园。 “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公园。 ”有游客在采访中这样告诉记者。它以海湾、礁石丛和婀娜多姿的黑松林带交织成海滨自然风光,是值得一去再去的景点。公园入口处是座三开飞檐牌坊,据说是中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设计,最初为木质结构,后改为花岗岩细柱,上部为额枋斗拱,顶部青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上有小兽。前眉刻有“鲁迅公园”四个金字,园内赭红色礁石突兀嶙峋。沿园中曲径漫行,即使是熟悉这里的市民,也能体会到“山穷路尽疑断崖,临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据资料介绍,这里最早建于1929年。几经更名,在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成为现在的“鲁迅公园”。

古色古香体味意蕴久远

提到莱阳路,还不能不提位于它北面的小鱼山。登上小鱼山,山下连片的红瓦与蓝天相接,与碧海相连,整个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尽收眼底。俯瞰这些散发着历史文化气息的老楼老街,多少名人曾居于此,多少佳作曾创于此,让人不禁若有所思。

1892年,小鱼山的西侧建起了清总兵衙门,小鱼山一度被称为衙门山;1923年6月,康有为先生成为寓居小鱼山的第一位文化名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在此诞生。从此,小鱼山成为了文化名人的聚居地,历史上先后有30余位文化名人在此居住。山海之间,那些往昔的文化灵魂曾栖居于此,近现代文化与人文思想在这中西建筑的交融中深远、绵长。老舍在附近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梁实秋在青岛期间,出版《偏见集》和《文艺批评集》;萧军与萧红分别创作并完成各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酝酿于此;闻一多以也曾在这儿与臧克家一起谈诗……从小鱼山上望去,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就散布在眼前的这片古城之中,一城古色宁静地守护着这一切。从山上走下来,在莱阳路上看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既有自然的气息,又有文化的触动,令人不禁思绪翩翩……

记者杨健 摄影赵健鹏 责编:郭敬宇 美编:宋林

新闻推荐

烟台投资114亿元建设“现代水网” 利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河河相通、河库相连的坚强水网体系

□赵逢晶报道日前,位于福山区的门楼水库环库封闭网和环库管护路工程全部完工,水库实现全封闭管理,构建起“天网+地网+人网”的水源地保护机制。□记者董卿从春龙报道本报烟...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