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老字号+扶贫新助力, 传统粉条变致富“金条”

烟台日报 2017-11-27 08:32 大字

昨天上午10时,走进莱阳市谭格庄镇西崖村的老郭家有机绿色农产品合作社,温暖的阳光渐渐驱散冬日的寒意,看着气温上升,郭文卿赶紧招呼着工人将冷库里的粉条拿出来解冻,大约4小时后,1500平方米的晾晒场上就挂满了晶莹透亮的粉条。“多亏了镇政府投资建的冷库,粉条不但能提前上市,还延长了储存期、减少了晾晒过程中的损耗。”郭文卿说,冷库建成后,粉条加工不再受天气的限制,经过十多个小时冰冻,拿到室外经过六七个小时晾晒,这样加工出的粉条自然筋道、口感更好。“老郭家粉条除了无添加、绿色纯天然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叫做‘扶贫粉条\’,别小看这些细细的粉条,将来会变成送给贫困户的‘金条\’。”谭格庄镇党委副书记刘永涛介绍,西崖村是省定贫困村,村里老郭家粉条为十里八村乃至周边县市知名的粉条加工合作社,发展潜力很大,经多方商讨,镇政府确定将产业扶贫作为该村脱贫的治本之策,依托老郭家有机绿色农产品合作社,投资36万元建设了400立方米冷藏仓库,形成“乡村老字号+扶贫新助力”模式,奏响了该村脱贫攻坚的最强之音。该项目除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外,每年拿出投资额的10%返哺除省定贫困村以外的其他贫困户。

今年74岁的郭文卿从当兵复员后开始摸索着做红薯粉条,一直来恪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50多年来只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做好一把对得起良心的,纯正红薯粉条。

说起为何要用人工生产纯红薯粉条,郭文卿说,现在产品多向往自然,虽然人工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也有些低,但能保证品质,能为大众提供纯正安全食品。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原料供应紧俏,郭文卿尝试“合作社+农户”模式,除自己种植稳定充足、安全无公害的红薯原料基地外,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为保证红薯淀粉的质量,春季他把自家秧植的红薯苗发给农户,等到秋季再以保护价格进行收购,保证农民利益,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用木薯粉充当红薯粉,更甚者拿化学原料做粉条,我无法改变别人,只能坚守自己。”郭文卿介绍,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从粉条制作源头“红薯”上做文章,镇政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红薯进行有机认证,经权威检测该红薯种植基地因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农业立体气候明显,种出的红薯口感好,营养高,顺利于2017年10月24日通过有机转换认证。郭文卿介绍,今年的粉条市场竞争激烈,有机转换认证的红薯为粉条的热销加上了一把“保险锁”,更为大力度的反哺贫困户加上“安心锁”。

粉条在青山中释放水份,在蓝天下变得坚强,在大自然中变得清澈透亮,“我在努力拓展其他比如电商渠道,让更多用户吃到我们这个产品,如果老百姓能说一句,老郭家红薯粉条才正宗,还能带领一些贫困户脱贫致富,我已经心满意足。”郭文卿说。通讯员龚安静田金宝YMG记者姜乾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莱阳市公安局召开重点工作誓师大会, 进万家门解万家忧结万家亲

为进一步深化创满意工作,聚力攻坚夺取2017年各项工作的全面胜利,11月3日上午,莱阳市公安局召开深化创满意暨综合考核工作誓师大会,动员部署各级公安机关,立即行动起来,围绕创满意和市局年度综合考核任...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