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莱阳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厚植引智载体、本土人才培育“三管齐下”———, “外引内育”打造人才磁场

烟台日报 2017-11-24 09:03 大字

本报讯(记者姜乾通讯员龚安静王振)昨日,记者从莱阳市获悉,该市科盾公司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度山东省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评选中,喜获“优秀创新企业”称号,成为全省电子信息行业先进典型。这一荣誉的获得,得益于莱阳市大力实施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该市聚智引才浓厚氛围下,科盾公司较早成立院士工作站,并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引进清华大学图像处理专家苏光大教授科研团队,对人脸识别、高速图像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多领域应用进行攻关,目前,各项目均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人才就是生产力,做好人才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聚集,区域发展才更具活力、更有后劲。”莱阳市主要负责人说。为激发人才活力,该市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进位赶超的“先手棋”,将“人才优先发展”从一句口号落实成一系列具体有力举措,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厚植引智载体、本土人才培育“三管齐下”,让各类人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今年该市共引进各类人才822名,培育了包括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在内的近20名高层次人才。人才怎么引?机构是基础。经过积极探索,该市直指当前人才职能“九龙治水”、人才政策政出多门、人才项目名目繁多、人才资助“撒胡椒面”、工作力量不强等体制机制要害,对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在全省率先成立招才局,专门负责招才引智工作,着力打造人才工作特色高地。同时,着眼长远发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高标准编制“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梨乡英才”人才工程实施意见》等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切实将人才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加以推进。今年该市共招聘高端人才3批次,引进硕士以上学历60余人,出国留学人员10人。依托莱阳樱花节、梨文化节等,开展高层次人才梨乡行活动2次,成功引进世界五百强高管类人才谷文渊、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隋晓峰、中科院百人学者梁汉璞等知名专家学者。

位于莱阳市龙旺庄街道的润蚨祥活塞密封件项目,是今年该市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已经进入产品试产及给吉利汽车变速器小批量供货阶段。其生产的BPS活塞密封件产品,依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向阳教授的科研优势,全新研制开发而成,其中研发的吉利6AT变速器8个密封件产品,经吉利公司的试验使用验证已经达到国外进口产品水平,可成功替代进口产品。随着产品生产工艺的成熟和提升,该项目可实现年产活塞密封件6万套,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今年该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培育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烟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南工盛华研究院、鲁花研究院、康宝生物材料研究院3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初具规模,现有盛华科技、鲁花、龙大、科盾等12家企业获批高层次人才载体单位。“引才是基础,培育保障是关键,我们一直把提升人才质量和扩大人才增量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该市招才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充分激活人才工作“动力源”,该市实施梨乡优秀企业家、名师、名医等7项本土人才培育工程,激发本土人才队伍创新创业活力,重点培养和资助扶持了150名优秀企业家、10名名师、10名名医、10名名家、10名首席技师。同时,坚持以服务为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鲁花集团2位博士获得省人才服务绿卡,4名职工获得烟台市“优才卡”。该市还设立2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133万元“金蓝领”培训资金、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310万元,有效调动了企业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研发、产业升级注入活力。

新闻推荐

“烟台好人”50年捐款32万元 于盛学用微薄退休金帮扶233名居民、337名学生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赵莉王娅宁)今年80岁的西炮台社区居民于盛学是一位做好事50年的活雷锋,在50年中于盛学已为灾区、困难学生的社会捐款达32万元之多,资助了337名困难学生。他曾获得道...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