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出门先“淋浴”全程裹“绿衣”, 一辆土方车的环保之旅

烟台日报 2017-08-31 08:43 大字

这些日子,开了五年土方车的刘建林,一直穿梭在莱阳光大国际环保能源项目工地。看着洁净如新的“老伙计”,话里透着些许骄傲:“现在我这土方车比小轿车还干净呢。”“以前为了防止撒漏,车上会铺一层绿色的防尘网,比较麻烦,现在经过改造一个按键就能搞定。”刘建林一边说着一边按下按钮,只见车斗的篷布自动覆盖,把车都蒙得严严实实。“在人们的印象里,看到渣土车、土方车,都是那种灰头土脸、一路撒漏的印象。现在不同了,环保手段都上了,抛撒滴漏已经成了过去”。

说话间来到施工出口,两道蓝色横杆架在两旁。刘建林开在横杆处一停,霎时无数细密的水流从横杆中喷洒出来,形成了小范围的“人工降雨”,只消一会,原先覆着一层灰土的土方车就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神清气爽”地继续上路。

在光大国际环保能源的施工现场,比冲车台更稀罕的光景,就是防尘炮。这个圆墩墩的“大胖子”,看起来像是蓄势待发的炮台,实际上却温柔的很:当工地上扬尘肆虐的时候,防尘炮就会喷射出湿润的水汽,就像是升级版的“加湿器”,有效降尘的同时却不会在地面形成积水,连带着空气都清爽起来。

市民孙秀梅家住莱阳市梨园小区,小区北面是个绿化区,每天上午她都要带着两岁的小孙子来这里转转。而紧邻着绿化区的,正是紧张施工的莱阳市财富广场建设项目。工地旁边难道不会尘土飞扬、乌烟瘴气吗?孙秀梅大手一摆:“现在不和以前似的了,谁家附近有施工的就等着闹心吧,大半年光景都不敢开窗。现在人家干净着呢,就算刮大风的时候都不带扬尘的。”“建筑工地以往的形象,确实很影响周围市民生活。但随着建筑单位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设施的完善,一切都变了。我们是省级文明工地,不敢说纤尘不染,但是进去看看,和外面的环境差不多。”莱阳光大国际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作兵自信地说道。

在工地里转上一圈,才知道这话却非虚言。整个工地上,几乎看不见裸露的地方,有车经过的地方全部都是石子铺路,不通车的地方铺着防尘网,时不时还有洒水车一路驶过。梁作兵介绍,工地内还划分了卫生区,每天都有专门清扫卫生的,就连建设主体的防护网都是采用的立体防护,既能防止掉落,又能防止扬尘。

王勇是莱阳市质监站站长,从1990年进入质监站工作以来,数十个寒来暑往,他走遍了莱阳的每一个工地,也亲身感受着从“随意施工”到“环保施工”的巨大变化。“以前的工地扬沙漫尘,进去一趟感觉嘴里都咬着沙土。”王勇告诉记者,那时候施工方都想着赶工期,根本不去理会扬尘撒漏。这几年有做得好的单位,但也是少数。

今年以来,莱阳市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环保问题入手,重拳出击治理建筑施工中的扬尘撒漏问题,从查看现场、办理安全报监手续开始介入监督,全盘考虑文明施工管理的各种要素,指导施工企业做好环保软硬件建设,对于不达标的施工单位直接停工整顿。经过半年的治理,目前该市所有在建工程全部实现了“施工工地100%围挡、散装物料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路面100%硬化、场地100%洒水清扬保洁、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六个百分百要求。“以前对于施工方来说,是保安全争效率,现在又加上了环保这项硬指标,几乎每个施工细节里都处处体现着环保意识,施工造成环境扰民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了。”王勇深有感触地说。YMG记者刘洁通讯员李梦王歆璐

新闻推荐

男子超速驾驶撞死行人 已被警方依法刑拘

本报讯(YMG记者金海善通讯员耿世良孙敦胜)8月22日,莱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查处一起交通肇事案,依法将26岁的莱阳市团旺镇违法犯罪嫌疑人万某某刑事拘留。5月23日16时50分许,万某某驾车与步行横...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