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恐龙站立

烟台日报 2016-12-16 00:00 大字

7月29日,记者随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走进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探秘中科院专家对恐龙化石的发掘、复原的整个过程。恐龙博物馆大厅里,4条完整的棘鼻青岛龙和2条巨型山东龙骨架威武“站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展厅里侧就是中国恐龙化石修复中心,这里的中科院专家担负恐龙化石的挖掘与修复工作。“化石挖掘和修复是个细致工作,全部采取手工操作,其中拼图环节没有一点规律,最耗费时间和精力。”中科院莱阳联合科考队成员赵志良介绍,化石分散在地下各处,而且有些呈现堆积状态,不容易找到完整和保存完好的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说,在挖掘中,我们采取类似兵马俑的保护开发方式,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利用莱阳独一无二的化石和地貌景观。

记者看到,陈列架上、地面上满满当当,摆放着各种不同的恐龙化石。有的化石连同包裹化石的土壤一并被打上石膏密封层,变成了形状各异的“圆块”,外面写有“腓骨”、“胯骨”等不同的字样和编号,有的还有专家的修复意见。操作台上,十多位科考队员正在精心操作。有的正对诸多恐龙化石进行记录、整理、测量数据,有的则使用显微镜等各种精密仪器,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对恐龙每一块骨骼进行认真修复。这些恐龙化石发掘出土于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金岗口园区是世界罕见的恐龙和恐龙蛋富集共生保存地。翻阅历史,莱阳有过三次重大的古生物发现:上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首先发现莱阳的恐龙、昆虫和植物等化石,在国际上有了“中国谭氏龙”命名。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莱阳发现了新中国第一条恐龙骨架———“棘鼻青岛龙”,以及金刚口谭氏龙、破碎金刚口龙等恐龙化石,莱阳成为我国古生物研究的热点地区。本世纪由汪筱林教授率领莱阳恐龙联合科考队进行新一轮持续的大规模考察与发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世界罕见的地质地貌遗迹。“莱阳具有独特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优势,在我国古生物研究史上占有最具研究意义的地位。”汪筱林介绍,莱阳拥有全国最罕见的三个著名白垩纪化石生物群,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昆虫和植物等化石的地方,也是世界通用的恐龙蛋命名系统诞生地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诞生地。目前在莱阳发现并被命名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分别有十余种,昆虫化石多达千余种。对研究恐龙生存演变和地壳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2010年,莱阳被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2017年5月,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这意味着该地质公园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地质公园。YMG记者申吉忠通讯员董新云李梦

(本版图片由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吕廷川潘永强杨国庆李宗宪崔鹏森王志伟申吉忠拍摄)

新闻推荐

战友我可找到你了

刘友铸2013年7月下旬,《烟台晚报》一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八一”建军节快要到了,晚报拟出纪念专版,请我写一篇回忆军旅生涯的文章。当时我手头正好有这方面的线索,便欣然应允。放下电话,我马上联想...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