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海上风电、工业制造、文化旅游、高端服务等产业项目惊艳亮相,现场观摩、评比、打分 高质量发展,海阳交上亮眼答卷 8月26日至27日,海阳举行烟台市高质量
新兴产业勇攀尖端科技高峰
航空航天产业依然是产业项目集群中那颗“最亮的星”。行走在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内,一排现代化厂房平地而起,展览馆内呈现的一幕幕火箭发射场景和远大的宏伟蓝图,令观摩团成员心潮澎湃、信心倍增。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南北两区建设。目前项目已投资8亿元,南区建设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制造能力。”在海阳凤城街道垛山脚下,凤城街道工委书记孟兆良自豪地介绍道。
回望发展之路,从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在海阳海域发射,到逐步具备零部件装配、部段生产装配等产品批量化生产能力,海阳用了三年时间,打造了一座东方航天港,向国内首个产业链完备的商业固体火箭研发制造基地进击,实现了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性飞跃,在黄海之畔耸立起尖端科技高峰。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海阳探索的领域在星空,也在海洋。走进核电园区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国电投海上风电、华能海上风电、国电投储能电站、远景智慧风机制造四个项目重磅亮相,撑起了海上风电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四梁八柱。
“国电投海上风电项目和华能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每个风电场计划安装58台单机容量为5.2MW的风电机组,装机规模301.6MW,将于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核电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高元华介绍起来尤其振奋,特别是远景智慧风机项目,总投资3.6亿元,已建设完工并投产,将满足国电投、华能海上风电项目对智能风机的需求,年内实现产值 40 亿元以上;项目满产后年可量产海上智能风机达300台(套),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年利税超10亿元,对海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强劲的拉动作用。
全国领先的核能供热二期项目也展现了科技的力量。二期工程总投资近10亿元,通过对核能的综合利用,将于今年供暖季实现城区45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对山东乃至全国北方地区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替代煤炭消费、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各具特色
一个个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的新兴产业项目接连传来喜报,令人备受鼓舞。在观摩过程中,传统产业项目也表现不俗,各具特色,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开发区海视电子项目正向智能化迈进,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及液晶显示模块盖板总成系列产品,与小米、华为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待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带动就业200人,实现税收达5亿元;碧城区圣士达智能设备加工项目则具有科技含量高、环保节能、产品高效、附加值高等特点,2022年底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拉动技术就业岗位近300个;东村街道的华伟智能机械制造、新得利工程机械制造,行村镇的锡海冷链科技等项目既有启动闲停,也有增资扩股,为海阳制造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从观摩情况来看,海阳新兴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传统产业项目也提质升级,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将保持发展定力,把握机遇、强势崛起,以决战的姿态和冲刺的速度,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全力打赢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海阳市委书记刘宏涛表示。
在距年终仅剩4个月的时间节点,海阳通过举办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最直观地检验了谁引的项目最多,谁的项目效益最高,谁的发展后劲最足。经过现场观摩、现场评比、现场打分,排出成绩单,为排名在前的加油鼓劲,为排名靠后的加压提气,让党员干部们比起来、赛起来,形成你追我赶、生龙活虎的新局面。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道阻且长。下一步,海阳将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培育壮大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现代海洋、高端智造、毛衫针织、文旅康养、高效农业七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能级;加快推进东方航天港、莱荣高铁、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海阳港东港区、丁字湾“双碳”智谷等重大工程建设,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强化“双招双引”,夯实项目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向着跻身烟台“第一方阵”、跨入“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姜雅静
新闻推荐
烟台发布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莱山居首位,快递服务领域满意度最好
本报烟台6月10日讯(记者秦雪丽通讯员王华孙洪安)6月9日上午,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召开新闻通报会,正式发布《2020...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