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47岁 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毓璜顶医院达芬奇机器人
烟台山医院新院址
YMG全媒体记者 王文 摄影报道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卫健委主任、一级调研员包信勇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烟台市卫生健康发展情况。烟台市在统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烟台建设、医养健康产业等各方面工作较“十二五”时期有了长足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57所,每千人医生2.86人、每千人护士2.98人、床位4.24万张。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11.73/10万、3.09‰和4.13‰降至2019年的6.57/10万、2.67‰和3.68‰,人均期望寿命由78.6岁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8处,
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
创建了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
3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
2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7个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1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医养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
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卫健委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着力强化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在全省率先储备核酸检测试剂,确定15家定点救治医院,组建16支专业救治队伍,为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研判疫情形势,果断把排查范围扩大到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烟台市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后,率先作出了将确诊患者全部转至市级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部署,组织抽调4家三甲医院的40余名专家进驻,一人一方案,一重症一团队,截至目前,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4月底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企业、进学校驻点,指导开展冷链食品排查检测等防控工作,为全市经济复苏指数居全国前列作出了积极努力。
进入8月以来,面对秋冬季疫情可能反弹的高风险态势,全面统筹医疗资源,及时研究制定了应急预案、救治方案,储备了60多个集中隔离场所、6500多个房间、2000多张救治床位和重症监护床位,组建了80余支市、县两级流调队、消杀队、采样队、检测队和医疗队,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超过8万份/日。
同时,烟台市坚决服从全国、全省防控大局,累计派出5批48人支援湖北、新疆,派出200多名采样人员支援青岛,为全国全省抗疫贡献了“烟台力量”。在11月11日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烟台市卫健系统共26人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全市共组建各类医联体43个,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全市共组建各类医联体43个,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发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全面推开,县域就诊率达到91.2%,“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建立。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降低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8%左右。目前,海阳市创建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
烟台市深入开展医院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由2015年的38家增加到2019年的49家。各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由2015年底的3746.0171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底的3955.3362万人次。毓璜顶医院建成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居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百强第4位,跻身全国顶级医院百强行列;烟台山医院新院区全面启动;莱阳中心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烟台南部300万群众的健康福祉。
2020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创建29处一级甲等卫生院;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12个,超额完成市政府重点民生工作年度任务(100处);18个卫生室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在全省率先落实年人均130元签约服务费,2020年全市组建服务团队1925个,签约群众128.3万人,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殊家庭实现应签尽签。
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市“三甲”中医医院达到3所,按三级管理中医医院2所,中医类医院增加至28所。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通过验收,新创建10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47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
监督检查各类单位79377户次,查办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255件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还在强化综合监督执法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计生、职业健康执法资源,所有区市组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实现行业内一支队伍集中执法。组织开展10余部重点卫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执业水平明显提高。依法开展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执法检查,共监督检查各类单位79377户次,查办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255件,查处无证行医968户次,移交公安涉嫌犯罪案件26起。
创新综合监督机制,建立全省唯一的覆盖全市14个区市的4个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协作区。在全省首推卫生监督执法风险会商制度,排查重点领域和环节风险点,制定措施预警化解风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智慧卫监建设,监督机构配备移动执法终端,芝罘区、福山区开展综合监督在线监测监督试点。
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级哨点医院监测信息化,先后6次在省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8处,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
国家健康城市和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走在前列。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8处,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创建了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3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2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7个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1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医养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围绕“一老”,实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战略,创建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市,构建“六大网络”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开展“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项目”,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5年成功举办2020中国(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及高峰论坛。稳步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年投保总额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全市每年发放资金达8000多万元。
围绕“一小”,启动实施烟台市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全市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6.27%、95.92%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7.24%,为82.6万人次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的“两癌”筛查。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全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产前筛查率达95.0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17%。
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烟台市积极落实贫困人口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市累计门诊、住院贫困人口19341人次,医疗机构减免费用200余万元,实现了贫困人口都能“看得上病”。实施“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大病集中救治2532人次,慢病签约服务管理26519人,重病兜底保障49人,30种大病救治率达到100%。高质量开展烟德扶贫协作,累计援助资金382万元,协助建设乡镇卫生院1处、健康管理中心1处、贫困村卫生室11个。
新闻推荐
山东省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相关示范工程二期投运后可实现海阳城区核能供热全覆盖
□左丰岐缪久田许红波报道本报海阳11月25日讯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