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荒山变身软枣猕猴桃产业园 邵伯村二次创业拼出“甜蜜事业”

大众日报 2020-07-23 09:59 大字

□记 者 董 卿 从春龙

通讯员 侯俊楠 张子良 报道

本报海阳讯 7月8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洒下,海阳市二十里店镇邵伯村党支部书记宋立元就带着村“两委”成员上山了。他们和村民一起对软枣猕猴桃进行固形,让枝条沿着一根根铁丝有规律地张开。树上挂的一串串已有鹌鹑蛋大小的软枣猕猴桃,让大家看到了邵伯村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邵伯村位于二十里店镇驻地西北6公里,村南有山名叫九顶莲花山。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当时的老支书宋奎领着村民凿山开路,种上了一山板栗、核桃,让村民们吃上了栗蓬饼、核桃酥,养活了一村人,这算是邵伯村的第一次创业。

“经过40多年,山上的板栗品种老化、销路不好,板栗林逐渐荒废,整座山算下来,村集体年收入只有6000元。山上原来有4户村民的少量土地,因为土地贫瘠干脆不种了,其实也是上了岁数种不动了。”宋立元说。

曾经的“粮山”变成如今的“荒山”,村党支部犯了愁。就在这个节骨眼,宋立元参加了烟台市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题研修班。在实地参观了安吉、余杭、富阳等地的村庄后,宋立元感叹“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都是一座山,人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村后,不服气的他立马召集村“两委”成员商议,下决心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目光瞄准九顶莲花山,带领老少爷们进行二次创业。

宋立元带头挨家挨户宣传发动,还利用晚上请专家直接到村讲政策、说前景、算长远账。软磨硬泡般地宣传发动让村民看到村党支部是真想干事,表示愿意“试一试”。4户村民也主动将山上的36亩撂荒土地交给村集体统一开发管理,加上原来的荒山,一共1300亩土地。

方向是定了,可种点啥好呢?宋立元决定像浙江之行一样,再来一次“头脑风暴”。他带着村“两委”成员,先后到辽宁省丹东市、省内淄博市等地的农村参观考察,看村庄、进园区,前前后后跑了七八个地方,最终选定了易成活、耐寒冷、病虫害少,管理比较简单,附加值高的软枣猕猴桃。

2019年1月,邵伯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体以土地和上级扶持资金入股,占股15%;企业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占股51%;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合作社研究决定让全村所有村民持干股,全部村民占股34%,以户为单位参与分红,实现全民入社、家家有股。

如今,村里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软枣猕猴桃产业园”,发展软枣猕猴桃、新梨7号、大红袍花椒、软籽石榴等规模种植,目前入社社员1117人,入社比例达到100%。这是邵伯村的第二次创业。

九顶莲花山一天一个样,党员群众看到了希望,发自内心地跟着支部干,村里的老党员都说又找回了战天斗地的干劲。“我们组织党员上山义务劳动,全村56名党员,44人上山,年龄最大的93岁。12名党员因在外地无法赶回来,家属便主动顶替上山义务劳动。”回忆起当时党群齐心共筑“致富路”、共植“幸福树”的情景,宋立元和村“两委”成员说着这些感人的故事,眼圈不由自主地红了。

“以前人都往外跑,有些上了岁数的,出去还找不到活,但在合作社可以。现在我们经常性的雇工在15人左右,临时性的雇工最多时能有70多人。”村党支部结合产业园管理需要,积极为本村和周边村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经常在这儿干,每人一年能拿到3万多元的工资,临时的话,每人平均也能增收1万多元。”宋立元说,“看到大家领到工钱时的笑脸,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海阳交警户籍化管理危化品运输车辆

今年以来,海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细化工作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对运输危化品车辆实行“户籍化”管控,保障了危化品运...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