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郭城镇当道村: “土地革命”造就朝阳产业
“不找点新路子,村里人怎么过上好日子?”这是海阳市郭城镇当道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志一直坚守的信念。很早以前,村里老百姓可以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以种玉米、花生和小麦为生,靠天吃饭,比起周边的村,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非常有限。
然而,现如今的当道村却是另一番景象。仲夏时节,水流清澈,绿意葱茏,村民们忙着上山管理大棚里的地瓜。“这里是我们建好的育苗大棚,合作社栽种的地瓜全部由自己育苗,现在地瓜苗子需求量大,多余的苗子还可以卖给邻村的合作社,既减少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2018年合作社总收益128万元,村集体实现增收10余万元,并按照每股160元给社员分红8.7万元,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双赢’。”说到这儿,王永志脸上泛起笑容。先拿土地开刀推行“粮改果”早在2000年,王永志就有了改变村里面貌的想法,那时候虽然信息闭塞、交通落后,但是王永志意识到村民的唯一的资本就是土地,光靠种粮食很难翻了身。
考虑到村里的山地土质适宜果树生长,他就号召大家先拿土地开刀———“粮改果”。种了一辈子粮食的村民不敢冒险,不肯变通。为打破僵局,增强“粮改果”的信服力,王永志首先把自家的粮地改种果树,然后把村里的党员群众聚集在一起反复开会商讨,每天用村里的大喇叭宣传种植果树的收益好处,通过“天天宣传”“周周开会”,终于把村民的“硬耳朵”给磨软了,大家心里想着“先干干试试吧”。
紧接着,王永志趁热打铁,组织骨干群众到蓬莱等地学习苹果、葡萄栽植经验及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彻底解开了村民心里的疙瘩,开启了“粮改果”的产业转型升级革命。到2002年,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果园,村集体也拥有100亩红富士、100亩板栗,还新上了葡萄和大樱桃。
为减少村集体和村民果树化肥的支出消耗,王永志出面,以村党支部的名义统一采购了300吨果树专用有机肥和大化肥,谈下了每袋化肥便宜15元的优惠价格,这让全村村民直接省下近200万元。同时,村党支部依赖水草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大力提倡发展养殖行业,2004年19户村民搞起了猪、鸡和牛的养殖,村党支部帮忙把水电配送到位,电源拉到养殖场,24小时供应自来水,这为养殖户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党支部在群众中一天比一天有威信。
那几年,当道村依靠“支部引领、集体帮忙”的双驱模式,让村里涌现出6个十万元户,这让群众从心底坚定了“有困难找组织,要出路靠组织”的想法,为之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功建立积攒了厚实的群众基础。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抱成团”当道村在享受了近10年的“粮改果”红利后,遇到了新的问题:一是村里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宁愿外出打工,导致大片优质耕地闲置,甚至撂荒;二是一家一户种植经营单打独斗,相互比价压价,加上农资农肥价高,单纯种地发现“一年到头白忙活”,这样的结果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尽快打开发展僵局,王永志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与村集体一块“抱团闯关”。
他首先到村“两委”家中作思想工作,跑一趟不行那就两趟,晚上不在家那就白天到他们果地中边干活边动员,跟村“两委”说清现在形势的变化和重新组织起来的必要。就这样在2009年,以王永志为发起人、以村“两委”为首批成员的当道村果蔬专业合作社就应运而生了。
合作社成立后,王永志与村“两委”分头行动,先从党员干部开始动员,再由党员包片到户普遍发动群众。正因为当道村党支部之前积攒下的厚实群众基础和极高威信力,合作社很快得到了村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种植大户纷纷以土地、果树、资金等方式入社。
看到大家热火朝天的入社场景,村里的留守老人们坐不住了,他们找到王永志说“娃们不在村,家里就俺一人,俺也要入社,不为别的,就为和村里老少爷们给村里干点事!”这句话点醒了王永志,他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让没钱没地的村民以劳动力、种植经验等自身特长入股。就这样,全村老少共同参与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浪潮中去,当道村也走上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新型产业振兴道路。
在没有合作社的以往,村民在农闲时期只能靠外出打工来赚点零碎钱,现在足不出村就能在合作社赚上稳定收入,出资入股的还有分红。仅是合作社的地瓜加工厂,每天就需要40—50名村民加工生产,而500亩基地上则需要70—80名工人劳作,每天的收入在70—80元。“现在我都不用俺儿养,我自己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吃的穿的尽够了。”70多岁的村民杨淑花骄傲地说道,以前自己在村里年老体弱,没有多余的收入,每个月靠着儿子给点钱过日子,现在村里有了地瓜加工车间,她在车间里给地瓜去皮,不用太耗费体力就能挣到钱。村企联合共建念好“生意经”在苹果销售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王永志意识合作社和村民在销售渠道上并不占优势,常常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零售和跑关系也不是长久之际,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寻求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给村民吃上“定心丸”。
王永志带领村“两委”和种植大户跑市场做调研、找出路,经过多方交流、外出考察,王永志发现与专业果品公司合作比较“稳当”。
用王永志的话说是“村里有地有果,公司有技术有销路,还能要得上价、保得住底,与他合作不孬”。于是,当道村与烟台果品公司就达成合作协议,开启了“村企共建”的合作社运行模式,合作社也开始按股份制运营,由过去村集体和村民的“双赢”变成企社户多家“共赢”。
同时,果品公司还选派技术人员长期驻村,帮助果农育苗施肥、解决虫害、培育果品;果品公司还与村党支部合力修建起便民服务大厅和为农服务超市,为村民们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正规渠道的农药、化肥等农资。“以前我家买到过假化肥喂葡萄,第一年看不出来,第二年几乎颗粒无收,辛辛苦苦全赔进去了,上老火了。自己买农药化肥真是又贵又担心买到假货,现在村里集体买,价格压下来了,村民得到实惠了,还能放心用。”村民王永平说道。
本地苹果近年来受到外地果的冲击,发展遇到了瓶颈,让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头闯路,是解决群众增产增收的有效突破口。合作社着手实施品牌战略,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同时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认证,2014年合作社农产品GAP 认证申请成功。同时,合作社牵头打造“绿色农业”,2015年,占地500亩的葡萄新品“阳光玫瑰”和桃子新品“秋彤”试验田应运而生。
2017年,合作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村企联合投资260万元建成地瓜加工厂,主要加工地瓜干、地瓜面粉等,延伸地瓜产业链条。当道地瓜口感佳、市场反响好,供货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销路也逐步扩大,地瓜加工品在电商渠道形成了从下单到发货的流水线。去年一年生产了1万斤地瓜干,全部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完成。
意识到种地瓜是一条致富路的王永志,开始着手建设地瓜育苗场,2018年投资50万元建成5000平方米钢结构大棚育苗场,培育出来的烟薯25地瓜苗在供应本村的同时,还销往威海、济南等地。优质瓜苗甚至“一苗难求”,通过良种繁育,每年育苗200万株,按0.20元/每株,每年可为合作社增收40万元。又投资60万元建成1500吨地瓜保鲜贮存窖,除向村内地瓜厂供货外,还增加代收、代存、加工等多项业务创收,合作社通过地瓜育苗、种植、加工和销售,走出了地瓜产销产业链。
在王永志的脑海里,当道村的美丽画卷还不止这些,他在盘算着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章程,吸引更多村民入社,继续注入集体资金,利用原有古梯田,规划建设100亩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五年后可使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再跃上一个新台阶。孙金良于婷婷修子镓
新闻推荐
□记者杨秀萍通讯员贾冬妮报道本报海阳讯近几天,海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线队员们有些忙。“6月13日电视...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