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政协委员、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致勇 把大海“搬进”厂房

烟台日报 2018-12-11 09:31 大字

在海阳龙山街道西安路南首,与大海一条马路之隔矗立着一座现代工厂,鲆鲽鱼类在水底滑翔,梭蟹对虾在水下漫步,俨然一个陆上“海底世界”。昨日,记者来到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在公司副总经理薛致勇的带领下,探访了该公司的“循环水养殖”车间。这里正进行着现代水产养殖的升级。薛致勇介绍:“我们用于养鱼的水都是循环利用,真正地在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海水养殖业,将养鱼从海里‘搬’到了岸上,从此养殖不用“看天吃饭”,还能控制海水不受污染,从而提高了海产品质量。”在公司车间内,放眼放去,一排排的养殖池颇为壮观,车间一角还建有循环水产养殖系统。薛致勇说,养殖池一年四季保持恒温,大致在20℃左右,非常适宜鱼类生长。这种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利用养殖废水余温和水源热泵技术,对养殖用水进行循环利用,用水量大大减少;由于对外排水较少,所以对自然环境污染也大大减少,具有高密度养殖、高技术集成、高投入产出、高管理水平等特点。目前,公司40000立方育苗养殖水体全部改造成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专家,薛致勇一方面致力于循环水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在水产品育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海水鱼类苗种基地,近些年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良种选育工作上。育种池里的每一条鱼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在它们被选为种苗后体内注入一种芯片,里面储存有这条鱼的信息,可以查询到上面四代的种源,在育种时避免近亲繁殖,种源不衰退,保证优中选优。在育种车间的二楼,放置着大约200个大桶,每个大桶里面装的都是“一家鱼”。“每个桶的环境都完全一样,从10万鱼苗里面优中选优,最后留下100个用来育种,这样选出来的鱼,能不好吗?”薛致勇说,如今公司已经建立了优质苗种培育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工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正如薛致勇所说的那样,公司依靠不断的科技进步,持续的技术创新,捧回了很多殊荣: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开发项目5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等等。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有海水鱼、虾、贝、蟹、参等20多个品种,鱼类良种年产能力2000万尾,商品鱼生产能力800吨/年,水产苗种覆盖全国沿海省市,带动沿海110多家养殖场进行了品种改良,养殖品种生长速度与成活率显著提高,病害显著减轻,创造社会效益15亿元以上。在海产品工厂化养殖、滩涂养殖池综合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等方面,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生产规模达到国内同行业前五名。作为市政协委员,薛致勇表示,在帮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他更要履职尽责,承担起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为烟台市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公司正在提档升级,往产业链上游发展,他们将继续在科研攻关和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引进高层次、高精尖人才,创造更多更好的创新技术成果。YMG记者徐睿通讯员雪玮高飞国巍

新闻推荐

一个个高质量项目展现发展后劲 烟台: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有声”

◤烟台蓝色智谷科技园正在形成科学完善、业态丰富、产业高端、充满生机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烟台高新区...

海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海阳,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