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元户”变“十万元户” 海阳北城阳村整合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
在北城阳村,白黄瓜、西红柿、网纹瓜等海阳特产一应俱全,果蔬大棚成为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不仅如此,火龙果、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水果也渐成规模,吸引了电商企业入驻,实现了“产销一条龙”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鼓了村民腰包,还造就了不少“十万元户”。
“北城阳村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做文章,充分发掘村庄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工作,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北城阳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军如是说。整合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北城阳村位于海阳市方圆街道东北部,全村共786户,耕地4400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要想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是根基,土地集约化才能出效益。”王洪军介绍,北城阳村原先人均土地1.5亩,因受土地规模限制无法集中连片发展农业,为了给村民培育致富产业,北城阳村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工作,由村集中整理,并采取可每3年给付承包费的方式,培育出了种植大户。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大实惠,村“两委”还率先成立了“北城阳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合作社平台对接各级农业部门,引进火龙果、猕猴桃、蓝莓等品种,对接新技术,提升村民种植水平,拉开了农业产业发展大幕。
在此基础上,北城阳村还引进青岛六合集团,投资建立了占地237亩有机蔬菜大棚,让北城阳村农业有了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还投资建设占地100亩蓝莓基地、100亩桑葚基地、200亩猕猴桃基地和100亩的百慧生态园,丰富了农业资源,给贫困户和弱势群体带来就业机会。“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电商企业宝悦雷田有限公司又入驻北城阳村,建立了白黄瓜和大樱桃基地,并借助电商渠道和网络优势,把农产品资源“引流上线”,发展“网上鲜果直销”,加快构建网络销售体系,进一步拓宽了北城阳村增收渠道。打造立体化乡村旅游随着集体积累的增加,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投入逐年加大———新建2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全套体育健身器材;新建二层小楼30栋,打造花园式村民住宅新区;硬化道路2万平方米,亮化路灯、浆砌排水沟、铺设污水管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庄环境优美、瓜果飘香,有了乡村游的“底子”,并且北城阳村靠近“城子顶”龙山文化遗址,还有山海路穿村而过的优势,具备打造乡村游的区位优势。有了这一想法,王洪军带领村“两委”班子迅速行动,在村北沿河风景区、招虎山南麓建造农家乐观光园,并以此为中心,逐步形成以农田、果园、园林、生态园、龙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新型乡村旅游业。
随着乡村游不断深入,北城阳村提出了“1+1+X”的模式。“第一个‘1’是指进行一次采摘游,第二个\‘1’是指吃一顿农家饭,\‘X’则是认领X个农业项目。”王洪军介绍。游客来到北城阳后,除了到大棚里进行采摘外,还可以在农家乐吃顿农家饭,再认领几株蓝莓、火龙果等进行管理,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有效保证了客源的回头率。更重要的是,相比之前单纯的买卖模式,这种出售“生产方式”的形式,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党建引领增收致富回眸北城阳村的发展历程,一股不认输、求上进的精气神儿贯穿始终,而一个村的精气神儿更多的是由村带头人决定的。
“俺们书记就是想办事、能办事,并且还会办事、办成事,老百姓生活好了多亏了他。”这是村民对王洪军的真实评价。自当选以来,王洪军不仅自掏腰包将村集体所欠的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工资全部付清,还垫资整修村里的道路、架设路灯,赢得了村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也迅速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干部队伍的持久战斗力,关乎村庄的长远发展。对此,北城阳村加强党建引领,按照街道统一模式设置村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墙,每月报账后把收入支出全部公开,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村庄“三资”管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力促进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选育党员致富能手,示范种植网纹瓜、猕猴桃、蓝莓、蔬菜等特色产业的新品种,通过“党员搞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形式,引导村民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入手,带动村民改良品种、更新技术,以“一带多”的形式带领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北城阳村还采取“村干部+片区”“党员+群众”的方式,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帮扶机制,把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真正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让村“两委”工作更“接地气”,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和持久动力。
YMG记者逄苗通讯员姜雅静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庞磊通讯员邹鲁摄影报道)18日0时12分许,一辆满载6人的河南省牌照商务车在路口抢行不慎与一辆货车相...
海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海阳,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