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山村大秧歌舞出时代精气神 坚守传统瑰宝,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
红润的脸庞,粗壮的臂膀,纯朴的庄稼汉子们用铿锵的舞步、恢弘的气势,舞出了海阳大秧歌的精气神。市区正月毓璜顶庙会刚落幕不久,而海阳市郭城镇山角村60多人组成的秧歌队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演还历历在目。乐大夫们手执甩子在前面开路,腰鼓队的小伙子们龙腾虎跃,敲着整齐的鼓点跟进……山角村的大秧歌,原汁原味原生态,观众们对这场精彩的表演致以雷鸣般的掌声。“我们村的大秧歌在当地也是名声在外,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被邀请演出,一天也没闲着。”山角村村委主任姜学勇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支秧歌队的成员全是我们村的村民,有种地的农民,有在读书的学生,也有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年轻人。他们当中最大的76岁了,最小的才10岁,为了这次进城演出,大家都拿出了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昌水河畔,林寺山下,山角村秧歌队的成立、发展到展演的成功,源生于悠久民间文化艺术的弘扬传承之势。海阳大秧歌历史源远流长,是有着广泛群众性和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然、风趣幽默的风格著称于世。大秧歌扎根于民间土壤,历经沧海桑田,社会变迁,在山角村代代弘扬传承,生生不息,足以证明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广大民众的认可喜爱程度。山角村秧歌队的成立,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男女老幼齐上阵,参与热情高涨。有母女、父子、兄弟、祖孙同时参加的,年龄跨度很大。村支书姜建军积极动员鼓励读大学的女儿利用寒暑假期参加秧歌队的演出;秧歌队队长姜显顺勇挑重担,任劳任怨;鼓乐手姜波不仅自己坚守在秧歌队,还把自己的孙子带到秧歌队;从山角村走出的烟台中金黄金公司董事长姜军帮助秧歌队从乡村走向城镇舞台……众人齐心协力,助推海阳大秧歌弘扬传承,大放异彩。村秧歌队从成立到后续的发展壮大,历届村委班子,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心血。从聘请指导老师,到演出服装鼓锣器乐的置办、人员的选拔培养等大量繁杂琐碎的筹备工作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村委班子成员,更是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标准,严要求,力求秧歌从“型”到“神”的完美统一,以最佳的精神风貌,优良的团队作风,精湛的技艺,呈现给广大观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许多“90后”的大学生们,利用寒暑假期,积极参加村秧歌队的排练演出,苦练技艺,学习传承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髓。“海阳大秧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喜的是,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秧歌队里,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姜学勇告诉记者,“现在,山角村秧歌队里年轻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二,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这项文化瑰宝的魅力和精髓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YMG记者钟嘉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用好“家中儿子”广招“上门女婿” “人才汇海”构建招才引智新格局
□本报记者董卿从春龙本报通讯员姜长雨“离开家乡20多年,再次听到乡音感到很亲切。”2月19日,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修光利感慨万分,“我会积极争取政策...
海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