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绘美景 军民共建双拥城 长岛绵长的“双拥情”

烟台日报 2019-06-28 09:08 大字

“拥军第一村”乐园村老书记蔡大禹讲拥军故事。巩革正和单位的党员、转服军人研究“战友联谊会的合理化建议”。共建双拥城,同铸强军梦。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烟台市有着悠久的双拥传统,军民团结一心、与时俱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几十年来,烟台这座英雄的城市,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军地共同发展的壮丽篇章。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子弟兵有着天然的亲近和深情厚谊。

一曲双拥歌,军民鱼水情。长岛居民和驻岛官兵之间,更是把“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佳话不断的演绎着,延伸着。军爱民,只要百姓有困难,子弟兵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民拥军,长岛处处可见拥军“细节”:客船上、景区里的“军人专属”,屹立在“拥军第一村”的拥军楼,更是涌现出“兵妈妈”贾平,“拥军七姐妹”等拥军典型。因为军民情深似海,所以长岛温情满满。海浪轻抚,“海上仙山”透着静谧之美,它正娓娓道来,述说着属于长岛的双拥故事———跨越千山万水,只为看望你们———

“兵妈妈”贾平和“儿子”的深情厚谊坐船,坐车,再坐船,再坐车……经过2000多公里的风尘仆仆,5月25日,长岛“兵妈妈”贾平又一次来到吉林珲春,去看望让她心心念念的“兵儿子”们。

“看,这是王继峰,这是赵阳平,那个是黄健,这三个儿子今年立了三等功,厉害吧!我真是替他们高兴。”看着手机上“儿子”们的照片,62岁的贾平满脸自豪。每次去军营看“儿子”,贾平都要准备好多天,每个“儿子”喜欢的东西她都能清楚记得,不光能记住“儿子”们喜欢吃什么,每个孩子家里的情况她也是了如指掌。“王继峰能吃苦,做事也认真,我就鼓励在那边部队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结果他今年就获得了个三等功,你说我幸福不幸福。”每每说起“儿子”,贾妈妈的幸福感就爆棚了。

“儿子”们喜欢吃她包的鲅鱼馅水饺,贾妈妈就准备了上好的大鲅鱼,然后装上干海产品,另外还给“儿子”们准备了惊喜礼包,礼包里面是她专门根据每个战士的喜好准备的小零食,“阳平,发挥智慧,做最好的自己。”“俊峰,二期升三期了,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每个惊喜礼包里都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她对“儿子”的祝福和心愿。就这样大包小包准备了一大堆的“贾妈妈”欢欢喜喜去部队了。“到军营,看着孩子们吃着我包的鲅鱼饺子,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和‘儿子’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千里迢迢去拥军,相信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贾妈妈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每一个“兵儿子”。

贾妈妈的拥军路,在长岛绝对是一个“品牌”,她的拥军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贾平是土生土长的长岛人,在她眼里,拥护军队,爱护军人是每一个长岛人的“习惯”。“以前岛上条件差,遇上修路、抢险救灾时,总是部队官兵冲在前,岛上居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为了感谢部队官兵守护,大家就想尽办法去为战士们做点事情,去食堂包饺子,帮他们洗衣服,节假日送文艺节目入军营。”贾妈妈和原特务连的官兵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2016年部队移防,贾妈妈原特务连的“兵儿子”移防吉林珲春。分开那一幕,贾妈妈记得很清楚,大雨中,她和志愿者们在部队车库为“兵儿子”表演着节目,外面是瓢泼大雨,车库里每一个志愿者和部队官兵都是泪流满脸。

深厚的感情,怎能说断就断?“不管他们走到哪儿,作为妈妈再远也要去看他们。”贾平这么说,也这么做了。分开的3年里,她每年都会跑一趟,哪里有自己的“兵儿子”,她就去哪里。除此之外,她还给各地的“兵儿子”邮寄亲手包的饺子。“今年看了33个‘儿子’了,我还要继续加油,争取看到所有的。”20多年的拥军路,也为贾平铺出了幸福大道,现在她无论去哪里都有“兵儿子”照顾,她经常很自豪地说:“全国各地都有我的‘儿子’。”渗透血液的情结,拥护你们很自豪———

祥隆水运“一把手”的“军人优先”走进烟台和隆航运集团的子公司长岛祥隆水运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驻岛部队送来的锦旗挂满了一面墙,“鱼水情深同绘美景,军民团结共筑长城”几个大字更是让公司浓郁的拥军气息扑面而来。“军爱民,民拥军,拥军是融入血液的,不应该是功劳,而是应该做的。”烟台和隆航运集团董事长巩革说。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巩革有着很好的“军缘”。他的爷爷是一名老红军,父亲是军人,所有巩革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部队和军人有着深厚的认知和感情。十七岁的时候,对军队和军人有着深切向往的巩革,参军入伍了,成为了一名军人。“受父亲的影响,加上自己也是军人,我对军人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后来退伍回到家乡,参加工作后,在单位遇上部队转业的,或者家里有人在部队的,我都会莫名的信任,后来我‘下海’了,做起了现在的集团公司。”自己开公司以来,巩革在公司里吸纳了多名曾当过军人的“大将”,对转复军人,公司的共产党员每月都有“荣誉性补贴”。“当兵光荣,这是父亲给我的家训,就像孩子要孝顺父母一样,我的血液里流淌着拥军细胞,所以处处拥护军人。”

拥军不是口号,巩革说到也做到了。长岛祥隆水运公司成立于199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员工130余人,转复军人占比1/10。在水运公司里,巩革为转复军人设定了“三优”,即优先录用,优先晋级,优先晋薪,“董事长对转复军人都有优先,我们部门就有5个是转复军人,每月都能领到100元‘荣誉补贴’。”长岛祥隆水运有限公司刘汝胜告诉记者说。

站在码头,看着崭新的“兴龙号”,那块镶嵌在驾驶楼外面正中间的金色牌匾特别耀眼,这就是祥隆水运的“拥军船”,它可是在拥军方面立下头功的。“2003年,外面开通了唯一一艘跑大小钦岛、南北隍城岛和砣矶岛北五岛的客货滚装船,因为五岛偏僻,‘兴龙’一开始就是为部队服务居多,2005年给了‘拥军船’的荣誉称号,现在这艘是2017年新换的船,可荣誉属于‘兴龙’。”不光有拥军船,祥隆水运的每艘船都设有“军人专座”,以前还有“军人票”,就是所有军人一律半价,这两年因为部队改革,才取消了“军人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的子弟兵———

听老书记讲“拥军第一村”的故事“割麦子,修路搞建设,抢险救灾……部队对我们的帮助那可不是一星半点,这里以前是个坑道,也是1978年到1982年的时候部队帮建设的,我们这个村到处都能找到部队帮我们的痕迹。”说起军民情,有着“拥军第一村”的乐园村老书记蔡大禹很有发言权。

蔡大禹从1975年开始担任村书记,那时岛上非常落后,自然灾害频发。驻岛部队无私地帮助村里修路搞建设。每当自然灾害来临时,驻岛官兵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那时候虽然条件差,但我们很有安全感,部队就是我们的依靠。”同时,老百姓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对部队官兵的关爱。生活困难的时候,百姓们能做的就是过年过节给官兵们送些吃的,晒的地瓜干,做的干粮,最好的时候还给部队送过小猪崽。改革开放以后,村上慢慢富裕起来,当时的口号是“富了海边的,不忘戍边的”,于是有了后来的多个“第一”。

在乐园村委,妇联主席刘忠艳给记者翻看了存档的老照片,这些都是当年乐园村送给驻岛部队的“第一”。1982年,第一台拥军彩电送进了驻岛军营;1984年第一台缝纫机;1985年第一台送特务连全军第一台洗衣机;1992年全军第一台电脑,还有第一台照相机等。“1993年,蔡书记去部队看望官兵,看到战士们居住的营房阴暗潮湿,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村就召开了村干部会议,然后由村集体无偿提供土地并投资100万元,1993年建设了‘拥军楼’,大大改善了部队官兵的生活和学习训练环境。”刘忠艳说。

富庶不忘拥军,不管是送彩电还是盖拥军楼,都饱含着乐园村民们与驻岛部队的浓浓深情。时光荏苒,驻岛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乐园村居民对部队和军人拥护的传统未变。每逢过年过节,村上就会把鲜活的水产品、新鲜的果蔬送到部队,组织村妇女们为战士们包饺子、洗衣服,开展文体联欢活动,军民同乐如一家。“村民们经常在建军节把战士们叫到家里来,给他们做好吃的,和他们谈心,驻岛新战士入伍和老战士复员也都是村里的大事,所以悠久的拥军历史,让我们村成了渤海‘拥军第一村’,直到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兵亲人’。”

如今的乐园村,整齐的新房,宽敞的街道,居民生活的安居乐业。“现在岛上的官兵数量少了,可我们的拥军传统不会变,我们永远忘不了,驻岛官兵对我们村的恩情,我们走过了那个‘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的年代,所以更珍惜和部队结下的深厚感情,拥军我们会一如既往。”刘忠艳说。军爱民,民拥军,谱写壮丽篇章———

长岛“双拥之花”永绽放军爱民,百姓把官兵当亲人;民拥军,官兵把驻地当故乡。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美德在长岛这块热土上生根、开花,如今更是硕果累累。“岛上没有血库,夜间遇上急救病号,应急献血总是咱子弟兵冲在最前面,这种情感怎能叫人忘记。”长岛县人民医院吴鹏飞介绍说。

还有“拥军七姐妹”的故事一直传为佳话。“七姐妹”以孙彩云为队长,几个来自不同行业的姐妹签下了一份“拥军协议”,这一签就是十几年的“承诺”。“我们七个有在交通上班的,有在旅游系统上班的,大部分以家庭妇女为主,我们和官兵的感情太深了,前些年腊月二十七部队的机井坏了,我们大过年去送水,那种情感就是亲人,很牵挂。”“拥军七姐妹”的张翠香说。

在长岛军民融合纪念馆里,从1945年长岛获得第一次解放的砣矶大运兵开始,长岛这个海山仙岛就和军队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当时为了支持大运兵,岛上的居民全部行动起来,妇女的任务是推磨烙饼子,在军民齐心努力下,创造了海上运兵的奇迹,拉开了长岛军民融合的最初篇章。”纪念馆的解说员介绍说。

经历了解放长山岛,军民互助海上演练克难关;经历了支援舟山群岛战役,支前渔民冰河拉纤冒死按时赶赴前线;经历了军民同心建设海防。也经历了绿化海岛巩固海防,军民齐心搞建设;经历了并肩建设重点工程,修筑拦海大坝,铺设海底电缆等等。血浓于水,为了守护长岛安宁,长岛军民一直心心相印,并肩“作战”。

改革开放以来,推动双拥工作恢复发展,长岛县建立起基层组织,掀起了拥军之前的大高潮。1981年,长岛县首先唱响“富了海边的,不忘戍边的”的口号,提出了“守岛一条心,共建一家人”。就这样,双拥工作越来越出色,军民互帮互助,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渔民冒死救军嫂”“拥军活动行程‘攀比’之风”“部队支援地方建设”“官兵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等等。

正是这血肉相连、鱼水相依、肝胆相照、和谐相处的军民情谊,铸就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辉煌,让双拥之花在海天一色间,花开别样红。YMG记者衣文萍通讯员烟双拥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守岛民警方雷举:扎根10年,南方小伙的“长岛之恋”

大黑山岛,这个位于长岛县最西端的岛屿,总面积7.6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7.3公里,岛上居民1000多人。这是烟台市公安边防支队南...

长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