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鲅鱼 往事如昨

烟台晚报 2019-04-22 09:25 大字

赵术经

渤海湾沿岸河流密布,夏季丰盈的河水带来大量饵料,加之滩浅,海水受热升温快,适合鱼虾繁衍生长,每年春天,鱼虾蜂拥而来产卵繁衍后代;秋天带着鱼子虾孙成群结队离开渤海湾避冬,形成春秋两季大鱼汛。鲅鱼是鱼汛中的主力军。鲅鱼体型像一把织布的梭子,水下运动神速;生性凶狠,专追小鱼而食,路过的海域小鱼惊慌逃窜,甚至跃出水面,鲅鱼紧追不舍,也会在海面跳跃,因此易于定位,以“甩鲅鱼”捕之。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长岛县大钦岛服兵役。1964年初秋的一个星期日,我与好友丛良成相约去甩鲅鱼。

甩鲅鱼的工具,包括一盘直径约1.6毫米的尼龙丝盘线和专用的鲅鱼钩。鲅鱼钩,为鱼形铅坠中间嵌着一个鱼钩,廷巴鱼皮剪成燕尾形,包住鱼钩的大部分,固定在铅坠末端。是日晨,天空瓦蓝瓦蓝的,东方刚现鱼肚白,启明星还未隐去。我俩驾舢板驶出东村渔港一路向北,迎面撞上几排大涌。大涌一会儿将舢板抛向涌顶,这时四野开阔,四周景象尽收眼底;一会儿把舢板推下谷底,这时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蓝天,如井中之蛙。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紧张。经验丰富的丛哥则稳操橹把,集中精力应对面前的险境。

拐过山嘴向西来到东村北山后,涌消了,海面一片平静,似冰湖,如镜面。偶有一两条小鱼跃出水面,打破了海面的宁静。这时,一串小鱼突然仓皇窜上来,撕开镜面,海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丛哥喊:“有鱼了!”随即操起棹,我掌橹,往小鱼起处追去。舢板飞也似地划破海面静谧,船后留下八字形波纹,向两面延伸着。

赶到鱼起处,丛哥放下棹,抓起鱼钩,提及膝高,顺时针抡起来,三四圈后,手一松,鱼钩像离弦之箭向前方飞去。盘在船舱里的鱼线一圈一圈地散开,追随而去。丛哥同时发出指令:“推!推!”意思是让我推橹掉头,与甩出的钩线成直角,不至于使鱼钩落水沉得太深。我到海岛没受过这样的操练,哪里接触过这样的阵势,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鱼钩落水,激起一点儿水花,丛哥即刻收线,鱼钩“嗖嗖”回收,来到近前,只见鱼钩半潜半浮,廷巴鱼皮剪成的燕尾酷似一条小鱼在水中游动。鱼钩拉到眼前,第一钩空了。

小鱼在远方再起,且比第一次见到的更多、面积更大,是个鱼群!我俩拼命划船使橹,丛哥甩钩我掉头,这次我们配合默契。线刚收紧,丛哥高兴地说:“有了!”他使劲拉着,远不如第一次收线那么轻松。鱼钩靠近船时,只见一条黑黝黝的大家伙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但挣不脱鱼钩的牵制,最终被拉进船舱。这正是一条脊背灰黑、两侧蓝绿相间、肚子灰白的鲅鱼,看样子足有一公斤!丛哥赶紧脱下鱼钩,再次甩出,一连钓得三条鲅鱼。十几分钟后,海上恢复了平静。丛哥告诉我,鲅鱼可甩也可钓,两者手法不一样。钓鲅鱼是在没有发现鱼群的情况下下钩,比甩鲅鱼上鱼几率要小得多。我把鱼钩甩出去,待钩子稍一下沉,便缓缓收线,谁知拉了两把就拉不动了。“糟糕,挂礁了!”我心里想。丛哥接过鱼线拉了拉,又交给我:“有鱼,拉!”我心中有了数,便使劲拉。正如丛哥所料,是一条鲅鱼。鱼钩没挂在嘴里,而是挂在体侧,这样钩与鱼形成九十度角,拉起来阻力就大了。虽说是凑巧得鱼,我还是心花怒放。又经过几次追鱼甩钩,我们共收获了六条鲅鱼。

太阳升起来,万道霞光映在海面上,天海都染成了金色。一两只海鸥在远方翩飞,迎着朝霞,我们载着“战利品”兴高采烈归来。

后来又经历了几次出海作业,也有收获,但再也没有第一次甩鲅鱼那么刺激、那么兴奋、那么让人记忆犹新。

新闻推荐

120急救中心调度员们春节不离岗位 “生命热线”上的坚守 “虽然只是120接线员,但在电话那头,却关乎着一个人的生死,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快,快,更快!”

120,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数字,却是烟台700多万市民不折不扣的24小时生命热线。从2008年创立至今,烟台120急救指挥中心已从死...

长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岛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