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展现古人生活智慧 那些穿越而来的古代黑科技

山东商报 2019-03-10 10:19 大字

明代竹雕渔船明代竹雕渔船燕肃指南车燕肃指南车提起古代的科技,大家往往会想到四大发明。其实,古人也凭借智慧创造了很多有趣又实用的黑科技,涵盖了衣食住行各方面。观天度星定节气、精耕细作兴农学、一丝一缕织就鲁缟齐纨、陆上车马水中舟船……五千年文明积淀下的是代代相传的工艺,也是古代科技的灿烂画卷。日前,山东博物馆推出考工记——山东古代科技展,通过各类精品文物以及复原模型和互动装置,展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文/图记者许倩

水陆都有“高科技”

至迟在商代,我国已经可以制造结构复杂的舟船和马车。而陆路、海运、河运便利的山东地区的舟、车制造技术也与当时先进的技术同步发展。

在山东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众多商周至战国时期的车马坑,汉代山东地区的马车实物资料也非常丰富,诸侯王墓中出土了各类车马饰构件。“这些构件普遍采用了青铜器上常见的鎏金和错金等工艺,车饰华丽,也彰显了统治者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山东博物馆典藏部副研究馆员蒋群告诉记者。

众多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证明山东地区有着高超的制车水平,此外,山东籍人也在复原制造车舆方面有所成就。而除了陆路交通,古人的海运河运技术也很发达。在山东长岛县大黑山岛发现的一段船尾被断定为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形制几乎接近于“板船”,反映了当时先民的聪明智慧和舟船制作科技,山东画像石上也有许多表现捕捞场景的舟船图像。值得注意的是,在山东地区出土的元明古船的构造中,都有一项蜚声世界的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伟大发明,就是“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指用与船壳紧密连接的横向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互补相通的若干舱区。这项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基于这样的设计,即使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船仍然可以保持相当的浮力,不致沉没,提高了船体的安全性。”蒋群告诉记者,隔舱板也能起到横向的支撑作用,同时便于货物分舱管理,提高装卸效率。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古人的智慧并不为过。

水上走船,船只设计巧妙,其下的分水系统也浸透着古人的智慧。山东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庄英博告诉记者,汶上老人白英根据生活经验的积累,抓住“引、蓄、分、排”四个环节,疏浚三湖,解决了京杭运河的“水脊”南旺这一运河畅通的难题,是京杭大运河史上的一大创举。

先截汶水,开挖小汶河使水流至南旺分水口,然后导泉补源,修建护坡南北分水。南旺分水枢纽疏浚三湖作水枢,建闸坝调节水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漕运畅通,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从生产到生活、从文学到艺术、从居室到墓葬、从祭祀场所到城市建设,古代的天文观念渗透到了文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也逐步确立起了中华文明的宇宙观。星辰信仰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原始自然信仰,得益于古人的智慧,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史前时期,山东大汶口文化先民在陶尊上刻划的图像文字,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天象记录。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以符号和文字记录了先民们对天象的观测。

到了东周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多次记录了太阳和彗星的活动情况;秦汉时期,山东大地设有日月、天地、四时等八主祠,既是国家宗教祭祀的场所,也是观测天象的地方。而在山东历史上也出现了甘德、刘洪、燕肃等一批杰出的天文学家,在汉代画像石上也保存了丰富的星象图画资料,其中的墓葬建筑模拟宇宙空间来设计,顶部象征天空,并常常绘制日月、星辰和云气等图像。

纺织工艺精细讲究

从春秋战国的“齐纨鲁缟”到汉代的三大纺织中心,山东一度在中国古代纺织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大汶口遗址、齐故城阚家寨遗址、日照海曲汉墓、定陶汉墓等地先后出土了一些丝织品和织具,从织品的纹饰和织具也能反映出古代丝织技术的先进性。

山东博物馆珍藏有1959年大汶口遗址出土的一批织具,粗细、长短不一的骨针,大小不等的石纺轮,从织具的讲究也可见当时纺织工艺的精细。“骨针上的针孔清晰可见,与今天用的针形态差不多,同时还带有骨针筒,像针线盒一样,保存比较完好。”庄英博告诉记者,不同的织具用处也不尽相同,“纺轮是纺线用的,当时主要是麻,用来加捻。一些灰陶杯上还残留着布纹和编织纹等不同的织物印痕。”

纺织成衣、水利灌溉、榫卯结构、舟车出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浓缩着古人的智慧,被时光打磨的技艺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长岛渔民讲述海岛“变形记” 渔家乐升级高端民宿,年入200万

“你看,这是当时解放长岛时的报道。”1月27日,在烟台长岛县孙长志开的“海铭居”渔家乐里,他正在将自己收藏的以前的海报...

长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