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岛”上晾晒忙

齐鲁晚报 2018-07-23 03:38 大字

17日中午12点多,大钦岛球石滩上的工人在对海带进行第二次晾晒。晾晒海带程序复杂,也很辛苦,但是收入不错,工人们劲头十足。海带收割工人正在海上收割。刚运上岸的海带需要整条平铺在球石滩上。海带平铺后,要按照一米的长度把最好的那一段剪下来。文/本报记者钟建军

片/本报记者赵金阳

大钦岛乡位于烟台长岛县北部,渤海海峡中段,是山东省距离大陆最远的乡镇。大钦岛不仅有野生海参、深水海鱼等丰富的海珍品,最为出名的还是大钦岛海带,名扬海内外。每年5月到8月是海带收割期,岛上的球石滩上晒满了海带,收割、晾晒场面极其壮观。

17日,记者从蓬莱乘坐3个多小时的船,到达大钦岛。这里每一块裸露的空地几乎都铺满了海带,码头上满载海带的小船成群结队,吊臂起起落落,卡车装着小山一样的海带轰鸣驶过,沙滩上劳作的人们正在忙着晒海带,就像舞动着的一段段绸缎,空气中弥漫着海带特有的咸腥味。从山顶向下望去,由于晒着一片片海带,整个岛像是一个海带岛。

在这里,每一个大钦岛人都说,“我们这里的海带是最好的、最顶级的。”渔民王德成称,大钦岛海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名扬海内外,是著名的“中国小浩海带”的故乡,是我国重要的海带出口加工基地。“水质肥沃,海流通畅,海带长得好,碘、醇、胶等含量比其他地方的都高。”王德成说,更独特的是海带在球石滩上晾晒,通风好,海带上没沙子、无异味,让大钦岛海带变得更加独一无二。

“打鱼费用高,海带才是养家钱。”岛上许多渔民走上了承包海域养殖海带的道路。“出海打不到鱼就会赔钱,养海带虽然辛苦、赚得少,但是稳当,挣的钱能养家。”养了十多年海带的赵传政说,每天4点起床,工人们每2人一条船去海上割海带。清晨,满载海带的小船开到岸边后,他驾驶吊车将船上的海带吊到岸边货船上,拉到晒场后工人们便开始晒海带。

海带晾晒2小时后要翻动一次,防止海带粘在石头上。“两面要晒得均匀。”赵传政称,天气好的话,8个小时海带就晒干了。按照一米的长度裁剪海带,再收起来将海带扒平、压平整,然后对海带进行分级,一共有六个级别,最好的菜就是一级菜。经过第二次晾晒后,就对海带进行分级打包,销售给收菜的人。“由于大钦岛的海带好、产量有限,销路不用犯愁,很多人慕名前来收购。”赵传政说,大钦岛海带被一些公司收购后销往内地以及世界各地。

每到收割期,来自东北、云南、四川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大批涌入大钦岛,从事割海带、晒海带的工作。每到收割期都来岛上晒海带的王永亮说,“已经连续来了十多年,好多外地人不适应这份工作,受不了这份苦,干一段时间就不干了。但熟练了就习惯了,挣的是辛苦钱。”

大钦岛乡小浩村养殖二厂厂长唐家猛称,受3月份几天大风的影响,绳上掉了不少海带,相比去年,海带产量有所减少,但是价格方面却比去年高,一级菜今年卖到了13元/斤。

据了解,大钦岛上的淡干海带含碘量、含醇量、含胶量较高,大钦岛全乡海带养殖面积保持1.3万亩,年产淡干海带约1.95万吨,其中加工出口等级海带1600余吨。

新闻推荐

长岛县立体化生态综合治理“风劲船疾”,废水变成宝,海滩复原貌,几十种鸟类归来—— 生态渔村喜事多

□本报记者付玉婷从春龙本报通讯员石齐鹏罗世娇对长岛县北长山乡北城村党支部书记顾兆国来说,5月...

长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