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丝路情 笔下天山行

合肥晚报 2018-06-09 01:47 大字

[摘要]———王高建印象

○厚积薄发,犹如骏马驰骋草原 ○放牧天山,边疆山美水美人更美 ○雪山草原大漠戈壁,都是自己的智慧源泉 ○每一种文化符号,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晶莹洁白的雪花,至少半年常开不衰 ○光影中有多少经历,令自己流汗流泪 ○天山,我怎样才能画好画完 ○《待发》(180×90cm, 2012年) ○《冬去春来》(180×90cm, 2016年) ○《老艺人》(180×90cm, 2014年) ○《西部放歌》(180×90cm, 2016年) ○《高原人》(180×90cm, 2015年) ○《凯旋》(180×90cm, 2017年)

□文/图 庐州读书人

王高建,1959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子长县,长期学习工作生活在天山脚下,眼里是看不完的西域风情,天山、戈壁、大漠、胡杨,无一不影响着他,使之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西部汉子。在王高建的美术作品中,无不流露着大西北的气息。他热爱艺术,崇尚艺术,追求艺术,更在不停地创作艺术作品,行走在艺术的不归路上,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小时候家境不济,酷爱画画的王高建,总是忙里偷闲找时间画画,每当拿起画笔和画本时,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买不起素描纸,就在旧画报纸的背面作画,由于画报纸一般都是蜡光纸,没法留住铅笔的线条,就反复地画,直到把纸张都画糙了画毛了留下笔迹为止。在那个困难年代,大多数人对艺术的认识是模糊的,更谈不上对艺术的追求了;没有绘画教材,他就不停地画着革命样板戏中的各类英雄人物。

那时候,王高建热衷于出黑板报、画插图、写美术字,也总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相当大的鼓励和自信。后来又接受了美术培训班的指导,更加喜爱画画,从此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就一发而不可收,素描、速写、写生、水彩、水粉、油画、国画和版画无不尝试。1994年考入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广告装潢专业,开始了晚来的系统学习。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刷新与升级,确立了以中国画为主的创作方向。

为了将时间最大限度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中,王高建毫不犹豫地辞去了行政机关的宣传工作。在1990年代或许是许多人都不理解的行为。三十多岁的他,开始了自我放飞。一方面做装修、做广告,一方面搞绘画、搞创作,许多速写、国画作品在诸多媒体发表与展示,彻头彻尾地成为一位走南闯北的职业画家,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王高建却始终乐此不疲,有多少次激情万丈的动笔创作,就有多少次不尽如人意的收场。我师造化,却未得心源。于是,他2010年又报考了荣宝斋画院刘大伟人物画高研班。再次深造,亲临许多高手的创作过程,让他大开眼界、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解决了他在创作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也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不断的修养提升中,王高建慢慢明白,画要表达既定的情感思想智慧。其实画家一生的追求就是解决一个怎么画的问题,总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完善自己及其作品。不论是画人物还是画风景,都要以谢赫六法去表现表达,以墨分五色去渲染。

多年来,为了不断给自己的艺术感觉充电,王高建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外出写生,登山临水,搜奇探胜。王高建最爱新疆的大美山水,尤其是每次的天山行都让他心灵震撼,可以说每一次对他都是一次身心洗礼和灵魂荡涤。有人可能会问,不去天山难道就画不出好画吗?当然不是,不身临其境感受那从视觉到心觉的震撼再解释也是多余的。没有伫立在四五千米高的雪山之上仰光俯察,怀着虔诚之心拜谒那云中时隐时现的高山,当然是无法体会其中的神圣与神奇。一个艺术家的经历、见识,通常是与他的思想、境界、胆识、审美成正比的。在天山、在草原、在大漠、在戈壁,当放眼雄浑苍茫绵延不尽的雪山和广阔无垠的原野,就自然会由衷地感慨天地造化的博大和神奇,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仿佛有醍醐灌顶之悟醒。天山已成为王高建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在一次次的采风写生中,王高建创作了越来越多的反映西域风情的作品,用国画的艺术形式把一个美丽富饶、充满生机希望和魅力的大美新疆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面前……

新闻推荐

宣传科学健康营养观

近日,子长县疾控中心在该县四路口广场,举办了以“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为主题的全民营养周、学生营养日宣传咨询活动。活动现...

子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