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延平:种出甜蜜新生活

延安日报 2018-05-24 16:36 大字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郝文军

“这个葡萄品种叫‘户太八号\’,上市早,抗病性强、抗旱性强;这个是‘摩尔多瓦\’,上市迟,保存时间长。这两个品种一个下市、另一个刚好上市,可以实现销售的无缝衔接。”在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的一个葡萄园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给葡萄剥树皮的郝延平。

沙哑的声音,粗糙的双手,娴熟的动作,讲起葡萄知识头头是道。

“这就是我的家。”李新刚指着地边的一个简陋床架说道。初次见到郝延平,记者便觉得他不同与一般的种植户。

郝延平原本是采油厂工人,当了11年的石油工人后觉得挣钱少、没有前途,便毅然辞职回家,走进了葡萄园。“给自己干活,不仅自由还能学点技术。”

几年来,每天早上6点,草草吃过早饭后,便提着水壶,来到葡萄园,一直顶着烈日到中午,才回家做饭。下午接着直到7点才回家。差不多12个小时都在地里。

后来,妻子走了,留下他既当爹又当妈,一边给老人做饭、抚养儿子,一边打理葡萄园。虽然吃了许多苦,但让他欣喜的是,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他的葡萄一经上市便争相购买,供不应求。

“提起郝延平的葡萄,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行的郝家川第一书记李新刚介绍说:“每到葡萄成熟季节,8斤一箱子卖50元,大家都抢着买郝延平的葡萄,有时候定得迟了就没有货了。”

去年一年,郝延平的3亩葡萄收入了3万多元。

郝延平的葡萄如此受欢迎,不仅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也让村民们看着眼红。李新刚说,前几年,许多人都是粗放型管理,放任生长,葡萄产量低,品质差,越来越多的人对种植葡萄心存怀疑,觉得还不如外出打工好。后来看到郝延平得了大钱后,又开始有了信心,纷纷向他学习、讨教种植管理技术。

为了种出好品质的葡萄,解决肥料问题,郝延平还养起了牛,喂起了猪,这些有机肥全部用到了葡萄园。“我的葡萄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等成熟的时候,你们来葡萄园参观采摘。我的葡萄全部都是绿色食品、健康食品。”郝延平说。

“你们没事的时候来我家,我给你们品尝品尝我的葡萄酒,看我酿的怎么样,好不好喝?”爱钻研的郝延平又开始自酿起了葡萄酒,并邀请记者和李新刚一同品尝。

“等你葡萄成熟了,我们一起来进葡萄园、喝葡萄酒。”记者和李新刚一同笑着说道。

新闻推荐

家乡的高柏山 祁玉江

在我的家乡子长县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名曰高柏山。此山位于子长瓦窑堡县城西北百十里的李家岔镇石家湾境内,地处大理河南岸的...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