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记全市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徐茂军
●徐茂军(右三)在村中调研
本报记者 马政 通讯员 王东东
寒冬时节,走进子长县杨家园则镇,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干净整洁,一个个休闲广场设施齐全,一座座标准化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张张农民的笑脸洋溢着美好幸福……
“我们镇现在发展得这么好,离不开徐书记的努力和付出。”说起镇上的变化,群众总忘不了夸赞一下镇党委书记徐茂军。
小城镇建设的“实干家”
杨家园则镇是子长县的第二大镇,205省道穿镇而过,虽然是个传统的商贸集中区,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严重限制了该镇的发展。2008年,子长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杨家园则镇实施小城镇建设。那一年12月,徐茂军担任了杨家园则镇党委书记。
“小城镇建设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全镇人民的生活,我一定要给大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从来到杨家园则的第一天起,徐茂军就在心里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开会讨论,聘请专家论证规划,多方面筹资、跑项目,争取省市政策、资金支持……他和干部们东奔西走、加班加点,累计争取项目95个,协调资金18.26亿元,完成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2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7个,住房建设项目11个,建成区改造提升项目25个。
贫困户李学海以前一直住在杨家园则镇政府10公里处的高家沟村,村里地质灾害多发,村民居住的窑洞年久失修,基本都成了危房。几年前,他和其他村民在徐茂军的帮助下,享受到了移民搬迁政策,从高家沟村搬到了镇子上,住进了环境良好、设施齐全的小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住了大半辈子的破窑洞,做梦也没想到会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说起此次搬迁,李学海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我家分到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我只交了4万多元。房子窗明几净的,还通了水电气,生活别提多方便了。没有徐书记,我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截至目前,杨家园则镇移民安置房和保障房一期、二期工程共建成2012套住房。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利百姓,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房子,农民只需要分别自付2.2万元、4.1万元、6万元即可入住。同时,该镇还实施了山体公园、水景工程、景观河堤、休闲长廊、河滨大道、别墅小区6个层次的建设,在新区规划建设了幼儿园、广场、文化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得镇区面貌焕然一新。
“既要让群众搬得出,还要让他们留得住、能致富。”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杨家园则镇确立了围绕“三大园区”规划和“南畜、北菜、中工商”的发展思路,全面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建成大棚景观养鱼、秦宝模式肉牛养殖、海鸿现代化养鸡等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此外,餐饮服务区、便民商业区建设也已初具规模,能源工业园区、储藏、物流等行业也蓄势待发。
脱贫攻坚的“操盘手”
杨家园则镇有852户2122人仍处在贫困线上,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徐茂军常常以村为家,搞调研、摸家底、思对策,探索出了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困难救济、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6条脱贫门路,制订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贷款贴息8条适合农村发展的措施。
蜜蜂峪村自然条件差,而且大部分群众思想保守,家庭生活都非常困难。徐茂军和干部群众多次讨论谋划,决定让大棚蔬菜唱主角,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主抓蔬菜种植。他到水利部门跑项目争取资金,到农业部门要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培训,与县扶贫办、蔬菜公司联系,对原有老旧大棚进行了修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大棚蔬菜逐渐成为该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蜜蜂峪村共建起90多座标准化大棚,大棚产业年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收入近1.5万元。
“我今年两茬西红柿收入近4万元,秋里种了一茬葫芦又收入了不少,这可都要感谢徐书记他们这些好干部呢。自打他来了之后,帮我们拉了自来水,给我们的道路做了硬化,还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蜜蜂峪村村民白艳梅一边在大棚忙碌,一边夸起了徐茂军。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努力。”如今,杨家园则镇在徐茂军的带领下,一步步地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新闻推荐
初冬时节,穿梭在子长县热寺湾的田间地头,果园里硕果飘香,养殖基地牛、猪肥壮……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写实风景画,是热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富民的一个个缩影。养殖让群众富起来养殖...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