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郭瑾:“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本报记者 雷荣 赣雄炎

延安日报 2017-06-12 10:44 大字
郭瑾(中)和护理人员一起给病人过生日

 1993年,郭瑾满怀热情走进市社会福利院。从那一天起,这里每一位患者的悲苦和欢喜都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二十多年的爱心相伴,她让一个个被社会遗弃的生命重拾人生的尊严。

 做好每一件小事

6月5日,位于宝塔区柳林镇三狼岔的市福利院远离城市喧嚣,绿意葱茏,恬淡安谧。在智障病区的宿舍门前,20多位病人身着病服,坐在长椅上,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午后休闲时光。几名工作人员站在不远处,照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郭院长好!”“郭大姐好!”郭瑾对他们进行照例检查,见到她过来,病人们都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你们好!这几天怎么样?吃得好吗?薛龙龙、子祥,你们说一下,感觉怎么样?”面对郭瑾的询问,薛龙龙咧着嘴,笑着回答说:“天天有肉吃,好着了。”子祥言语不清,乐呵呵地用手比划着,完事一溜烟地跑楼上了。

“这些都是精神病人,有些情况较好,有些比较严重。我们的工作人员三班倒,24小时监护他们的行为,保证不出现任何闪失。”郭瑾说,这是一项硬性规定,从我带头做起,每一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在三楼的精神病区,一张精细化管理流程图贴在楼道的一头,十分醒目。起床、吃饭、衣物洗涤、康复训练、看新闻联播、睡前准备等等,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每一个时间段的工作内容都有详细安排。

“这些人都是‘三无\’人员,没有家人的照料,缺乏亲情的温暖,是可怜人。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他们,起码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病人,做到问心无愧。”郭瑾经常挂在嘴边的这番话语一直勉励着全院的每一个员工。

市社会福利院的病人都是些特殊病人,要照顾好这些病人,不仅需要精心管护,更要科学的心理疏导。郭瑾带着市社会福利院的一班人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用心改善服务方式,摸索出的“医养结合”模式让很多病人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为此,市社会福利院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几年来,福利院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一级社会福利院、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

“对这些特殊的病人,要给予特殊的关爱,做到腿勤、手勤、口勤、眼勤。我们干不了大事,但一定要做好每一件小事,让入住的病人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用心陪伴让爱回家

算起来,已经有7年了,郭瑾都是和病人们一起过春节的。“院长年年春节都在院里陪我们,端午节、中秋节还给我们送粽子、送月饼,经常连自己家里都顾不上。”病人王兴流着眼泪说。

一进到介助病房,墙壁上“让爱回家用心陪伴”几个红色大字,不觉让人感到温馨。来自子长县的病人张候高坐在床上和室友聊着天。从1980年进院,61岁的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37年,当初的青春年少已变得满头白发。“我大哥去世了,侄子看望了几年后也没有再来看我,姐姐也70多岁了,由于身体原因,我们也多年没见面了。”虽然少了家人的关心,但因为有郭院长的关心,张候高这些年也没受什么委屈:“郭院长给我过生日、吃蛋糕,还与我们谈心,拉话,比家人还亲。”

来自宝塔区桥沟的张东阳已经是第二次进福利院了,提起第二次进院,他还有点不好意思。“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我喜欢待在这里。”今年28岁的张东阳家庭穷苦,身世可怜,由于患有精神病,家人无法监管,2013年,被派出所民警送到了福利院。随后,郭瑾根据他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开展心理疏导。看到病情有好转,张东阳就嚷着要回家挣钱、娶媳妇。“过年的时候我把他送到家,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又说要回福利院了,回家只住了一晚。”郭瑾说,现在的张东阳不但自己不再嚷着回去,而且每次听到别人说要出去时,他还笑着劝说。

 爱让心灵充满阳光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病房里,在一个年龄稍大点的病人指挥下,其他病人齐声高唱着《社会主义好》,坐姿端正,歌声洪亮。

“别看他们现在相处得这么好,以前可不是这样。我们这里面有的人破坏力比较强,犯病的时候可是谁都不认。”过往的经历,让看护的工作人员心有余悸。

一次,郭瑾正在给一位病人理发,突然那人病情发作,猛地一下子将理发的剪子抢夺过去,刺向郭瑾和另外一名跟他有过节的病人。一时间,几个精神病人挥着拳头,舞着剪刀,来回拉扯,乱作一团。一瞬间,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郭瑾一下子冲上去,紧紧地拉住病人的手,将剪刀夺下,避免了一场伤害事件的发生。“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万一剪刀没有夺下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智障病人徐海洋至今还记得,在郭瑾值班期间,他突然感觉全身发冷,想说话又说不出来,蜷在一角瑟瑟发抖。郭瑾发现后,立即给他吃药,并打来热水给他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由于发现得早,治疗及时,徐海洋的高烧得到了控制,直到凌晨两点,一直守候在床边的郭瑾才离开。

“对待这些人,我们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信心。要用微笑感染他们、用亲情感化他们,让他们感觉世界不再孤单,心灵充满阳光。”

二十多年的相处,郭瑾精心呵护到这里来的每一位病人,成了他们最亲的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省五一巾帼标兵、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郭瑾在这个没有掌声、没有鲜花的地方,洒下了汗水,收获了希望。

 

新闻推荐

新农村新生活 ——子长县余家坪镇打造宜居秀美人居环境

 本报记者王婷通讯员王东东李秀玲宽阔整洁的水泥马路、干净靓丽的农家小院、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设施完善的活动广场,村民们坐在凉亭里休憩聊天,孩子们在文化活动广场上追逐嬉戏……入夏时...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