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子长县在山上建设蔬菜大棚 村民“王婆卖瓜”称赞收益好

三秦都市报 2015-08-05 09:43 大字

本报讯(王东东)炎炎夏日,骄阳当头,子长县玉家湾镇刘来沟村的山坡上,坐落着近百个温室大棚。大棚依坡而建,向阳背风,鳞次栉比。村民苗成海正侍弄着自家大棚里的西瓜,“今年这西瓜长得好,而且卖的也好!”苗成海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可是在五年前,他想都不敢想,蔬菜大棚居然能建到山上。

玉家湾镇刘来沟村,是一个距县城百余公里的小山村,过去由于没有产业,村民除了外出打工和种点薄地,就是靠国家给的每年每亩90元的退耕还林补偿款维持生计,难以脱贫的局面一直困扰着村民。

2010年,子长县“双百双千”包村帮户行动开展以后,政府给村子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党支部书记薛顺国就此征求村民的意见,提出了上山建大棚的想法,但山上没水、没电,建设成本比川地里高一倍,让村民心里打了退堂鼓。薛顺国和村委会的成员经过四处调研,得知山上建大棚好处多得很,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更重要的是土地盐碱化慢,大棚使用时间比川地的长一倍。

当年,薛顺国就和村委会的成员出钱在山上建了6座蔬菜大棚,没想到第二年6个棚就赚了50多万元。尽管建山地大棚投入比川地大棚大,但看到效益后,村民们纷纷走上山地蔬菜大棚的道路。现如今村子家家户户都有了大棚,全村就有80多个。

苗成海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自己以前是搞建筑装修的,力出了不少,钱还不好挣,每年到手也就2万多,连工人工资都不够。现在自己弄了2个大棚,种些西红柿、西葫芦和西瓜,3年来,收入30多万,都不用出去再给别人打工了。如今的刘来沟村成了当地著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

刘来沟村山地大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扶。仅2014年,该镇就流转土地107亩,投资40万元引水上山进棚,投资38万元、铺设3000余米线路解决用电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发大棚,提高其生态价值。

据悉,刘来沟的山地大棚通过近年的建设与发展,打出了品牌效应,带动该镇古家河村和肖家河村发展山地大棚170余座,年产值800余万元,使得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新闻推荐

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活动在宜川举行

宜川县县委副书记赵来喜点燃火炬本报讯(王奇梅李文振记者毛凌云)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组委会决定举行“薪火...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