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真正的新农村” ——来自乡、村最基层的期盼本报记者李星棋通讯员何洋马强

延安日报 2015-02-12 22:32 大字

刘巧叶刚做好的绿心黑豆豆腐

“新农村建设不是光涂窑面子的工程,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才行。”子长县安定镇十里铺村村支书呼应兵说。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呼应兵很受鼓舞,“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一号文件中描绘的美丽新农村,也正在我们村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这是村民活动广场,院里有健身器材、会议室、红白理事会,村民的集体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呼应兵告诉记者,除了新建的村民活动广场,近几年村里的环境也有了大改善。比如乡村道路条条硬化,每家每户改用臭味小、苍蝇少的双瓮漏斗厕所,村里集中兴建十多座垃圾屋,并由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清洁垃圾。“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会给公路沿线、村内巷道两旁撒上花种,漂亮的波斯花、水红花都会竞相开放,让人看着心情愉悦。”呼应兵介绍道。

在通往村民居住的巷道两旁是该村先后建成的45座日光温室大棚,依据地势不同,建成的大棚也大小不一,从40米到80米长不等,充分利用了全部耕地。“这些大棚占地60亩,过去一年种60亩玉米挣的钱,还不如现在种一个大棚挣得多呢。”呼应兵说,通过这两年发展

大棚产业,该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从5000元涨到了现在的11000元。

来到村民刘巧叶家,刚做好的绿心黑豆豆腐正摆在桌上凉着,屋内亮亮堂堂。“快过年了,肉八碗、豆腐、年糕这些年茶饭早早就做好了。窑也扫过了、窗纸也糊了,就等着过新年了。”刘巧叶告诉记者,绿心黑豆豆腐是该村的一大特色,“我们村吃的是山泉水,用这水做出的豆腐味道最纯正了。”2013年,该村电力、水路改造,让村民都享受到了安全水电。“过去村民吃水主要靠挖水井打水,后来通过从附近的宜家沟引来水源,将可口的山泉水送到村民家门口。现在村里的水分为两条管线,一条人畜用水,一条大棚灌溉用水,安全卫生。”呼应兵介绍。据了解,该村通过电力改造后,村民的大棚卷帘机可以放心用电,有的村民还开始用电做饭、取暖。

去年8月,刘巧叶就在自家的大棚里种上了西红柿,现在已收获两茬,收入近3万元。“剩下的西红柿,赶在年前后卖掉,还能卖上高价,今年这收成真是不错!”她高兴地说。在刘巧叶眼中,中央政策提出的“土地流转”特别好,“就是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村才能建起大棚,才能有现在的好收入,这才是美丽和谐的新农村。”她说。村支书呼应兵赶忙接过话:“自从村里发展了大棚产业,再也没有人生事打架。俗话说‘人闲说事\’,现在大家都忙着挣钱,自然没有那些闲工夫闹事了。”

说到对农业政策的期望,呼应兵希望能在发展农村教育上加大力度,这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不谋而合。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的小孩子,在乡镇级以上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每周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可以待在父母身边,学校在配备教学老师的同时,还要有生活老师负责他们的起居,这对孩子、家长、学校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十里铺村下一步如何发展?安定镇副镇长慕光辉说,该村在2013年新栽植的400亩苹果需要继续巩固发展,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村民的种植、管理技术,提升村民的种棚技术,继续拓展种植甜瓜、西瓜等高价值农产品来提高农民收入,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启动已建好的沼气池,让“果畜菜沼”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运转起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新农村就算是建成了一大半。”他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别样示范妙在引领子长现代农业园区

通讯员何洋张锐“咱们到了坐果时期要喷花了,必须要正确把握花素与叶子的距离,棚内温度要达到25度,挨着往过喷花……”近日,在子长县玉家湾镇肖家河村大棚蔬菜种植户何玉东的棚里,县蔬菜技术员张雪宁正...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