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子长有全省最“牛”的大棚比普通大棚增产上万斤,增收过万元

延安日报 2014-12-11 22:37 大字

郭健介绍大棚的自动化操控流程

记者杜方远李星棋

“在子长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有一座不得不提的新型大棚。在陕西省总共有两座,一座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另一座就在子长县。”近日,本报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到子长县,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白延东自豪地介绍说。

这座大棚到底有多“牛”,究竟“牛”在哪里?记者充满好奇。从外观看,这个特殊的大棚跟普通大棚没什么两样,秘密在大棚内。该园区办公室副主任郭健带记者进入大棚内,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起来。这座大棚占地一亩,早在去年7月份,县上就跟杨凌农勘院协商5项蔬菜种植相关专利技术的转让事宜,最终以5万元的代价成交,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兴建大棚。

该大棚最大的秘密就是:大冬天可将棚内温度提高3至5摄氏度,平常可根据瓜菜的生长规律自动调节温度和光照时间。利用可变采光角设施,随着温度的变化来改变采光角度,可以延长一到两小时光照时间;它有一堵特殊的后墙,是由保温板和土墙构成,白天利用风扇将余热吸收到后墙的空隙中储热,晚上再将热量放回棚内。在冬季,可将棚内温度提高5至6摄氏度,而一般用炉子增热提温的普通大棚最多提高棚温3摄氏度左右。

说起这5摄氏度的价值,郭健告诉记者,在榆林市冬季最冷的时候,棚内最高温度仅5摄氏度,这是植物生长的零界点温度,达到8摄氏度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大棚亩产量要达到3万斤左右,比一般大棚产量高1万斤左右,一座大棚可多收入1万多元。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事。

通过几次在园区参观、培训,园区附近的李家沟村村民李彦雄“取经”归来,投资60万元,建成9座新型大棚,每个大棚年均收入5万元,9座大棚可收入45万元左右。如今,在农民心中,这里成了学习的天堂,提高大棚栽植技术的学校,远近前来“取经”者络绎不绝。该园区职工61岁的芦玉海介绍说,来这里参观的人,必参观的就是这个大棚,它成了我们园区的“大明星”。

该县计划在2至3年内,将这种新型大棚在全县示范推广,让老百姓尝尝科技带来的实惠。

新闻推荐

住户挨冻受冷“我们”该做什么章理

冷!冷!冷!关注今冬供暖记者发稿时,市气象局又发布消息,从15日开始,受新疆冷空气东移影响,榆林市将迎来大风降温天气,气温将下降6~8℃,最低达-18℃,并伴有6级偏北风。记者心里不由得发紧。去年年底已拿到新房...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