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爷爷”要“精气神” 子长攻克马铃薯品种“退化”科研难关
记者杜方远李星棋
子长
?薛虎展示以蛭石为“土壤”栽培出来的“原原种”样本。
一颗颗鸽子蛋大小的“马铃薯”,光洁圆润,像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婴孩”。近日,子长县薯类研究所所长薛虎告诉记者,这就是目前成功繁育出的“原原种”。别看它只能长这么大,其貌不扬,却是马铃薯的“爷爷”。再经过两代扩繁,跨过原种、一级种这两道“门槛”,便会脱胎换骨,焕发出非凡的“精气神”。一级种当种子,每亩可增产250公斤。多年来,马铃薯品种的不断“退化”难题,子长人就是用这种让时光倒流、正本清源的巧妙方法攻克了。
据了解,这项以“原原种”繁育为核心的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很成熟,并兴起了以繁育和出售良种为支撑的产业链。而在延安甚至陕北,却是由子长县率先填补了这一科研空白,这将给陕北的薯业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该县马铃薯栽种面积25万亩,优质种子的需求缺口大,良种供不应求。多年来,老品种的品质退化越来越严重,病虫害多,产量连年下降。于是,该县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从去年开始着手攻克品种退化这一难关。如今,终于从试管苗中成功繁育出“原原种”,进而繁育出第二代“原种”,该中心把“原原种”和“原种”出让给种植大户去“代培育”,从而得到
第三代终端产品,即“一级种”,也就是现实中的良种。该中心再以优惠价收购回来,低价卖给农民作种子。
涧峪岔镇“曙光生态种植合作社”去年流转了200亩地,试植了100亩“原原种”。通过两年的繁育,社员们惊奇地发现:新品种果真表现不凡,亩产1400公斤,几乎没有病虫害,而老化品种亩产还不到1000公斤。今年社员们把个头大的卖了,小的留下当种子。该社的社员李帅坦言:“好多知根知底的乡亲用大个头的马铃薯来换我们的小的。”提到近水楼台,李帅连连称“是”,他说:“这真是天大的好事!良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下,社里600亩马铃薯的品种改良就能自行解决了。”该社打算明年把“原原种”的扩繁面积扩大到300亩。
薛虎介绍道,一级种当地繁育每公斤成本只有3元,而从内蒙调回来则为5.2元;更重要的是在当地繁育,品种的适应性更强。虽然良种繁育才起步,但已经探索出了“农户+基地”的滚动扩繁模式,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探索出一条“双赢”的路子。
该县纪委书记白延东自豪地预言:子长人手中有了“原原种”这项“核心技术”,全县25万亩栽植规模的马铃薯将会“脱胎换骨”,子长薯业一定会成为现代农业家族中的“老大”。
新闻推荐
图为种植户白天成在采摘西红柿。本报讯(王东东记者南江远)12月9日,子长县安定镇十里铺村,生机盎然的蔬菜大棚里处处是温暖的气息,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已经开始陆续售卖。作为当地主打品...
子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