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柏山黄帝陵考 白雪鹤姬乃军齐天谷

延安日报 2014-10-09 22:47 大字

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冢在哪里,历代就有争议。宋代以来,均以陕西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为祭祀点。那么,宋代以前的黄帝陵究竟在哪里?现在,就子长县石家湾高柏山(桥山)的考察所掌握的资料,对黄帝陵的位置,作一学术性的探讨。如有错误之处,请有关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这是关于黄帝陵位置最早的记载。但是,这个“桥山”在什么地方呢?众说纷纭:

《魏·土地记》载:“下洛(今河北涿鹿)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

《史记·唐张守节(正义)》载:“《括地志》曰黄帝陵,宁洲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汉书·地理志》载:“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

上述几种记载,哪家可信,不妨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汉代的一个重要事件:

汉武帝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为了向匈奴炫耀武力,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出巡北方,旌旗千里,威震匈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作为武帝的随从,亲历了这次出巡和祭祀活动,应该说他的记载是最可信赖的,只可惜“葬桥山”没有说清楚是哪里的桥山。数十年后,堪称包举一代的《汉书》作者班固在他的著作中则对武帝出巡作了详细的记载:“汉武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祀黄帝于桥山,乃归甘

泉。”这个“还祀黄帝于桥山”中的桥山在哪里?他在《汉书·地理志》中作以说明:“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由此可见,《汉书》作者班固,也是此事件的知情者,他的记载亦是可信赖的,黄帝冢在上郡阳周县的桥山。

《史记·宋裴骝(集解)》亦载:“(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史记·唐司马贞(索隐)》亦载:“(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

号称“《史记》三家注”中的两家的记载都与《汉书》所载是一致的。因此,桥山当在上郡的阳周县境内。

有人也许以为《史记·唐张守节(正义)》曰:“《括地志》黄帝陵,宁洲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与黄陵县是否有些联系呢?据《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介绍:“宁洲,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幽州,署治所在安定(今宁县),隋辖境当今甘肃宁县、正宁及陕西彬县、邑县、长武、永寿等县地,唐以后辖境南部缩小,大体上不出今甘肃境。1913年降为宁县。”据此,则宁洲堍内必然不辖黄陵桥山,这是无可辩驳的。

那么,上郡阳周县的桥山其确切位置在哪里?据《水经注·卷三》载:“奢延水(今无定河)……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为上陵(畴),山上有黄帝冢也。帝崩唯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走马水,即今无定河支流怀宁河,古称走马水。该河在子洲县境内称为怀宁河,在子长县境内又称涧峪岔河,它横穿重耳川的涧峪岔、南沟岔,东注入无定河(古称奢延水),它的源头正是子长县石家湾境内的高柏山(古称桥山)。在高柏山以北十里的曹家堋村群众称之为城墙粱山上,发现一古城遗址,虽经水土流失和风沙掩埋,仍

留有残缺的北城墙一道,残长500米,高1.4米,厚0.20至0.40米,正在怀宁河(走马水)的源头上,与史料中记载的阳周城地理位置完全相符,此应为兴盛一时的阳周县城遗址。

据考察,高柏山位于子长县石家湾境内,是大理河与怀宁河(走马水)的分水岭。其山南北长,而东西狭,南起石咀村,北至曹家坬村,纵贯十余华里,主峰高耸,山势巍峨,符合《尔雅》申“(山)锐而高日桥也”之说,故又称“桥山”。在其周围的王家河、新窑上、石家湾、曹家坬、中庄等村庄出土大量的新石器时期和商、周、秦、汉的陶器和墓葬。在曹家坬、周家硷还出土有秦汉时期的铜箭镞、铜车马饰、陶器等。

我们又翻阅了很多地方志,对高柏山的地理方位是这样记载的:

《关中圣迹图志》载:“桥山,在安定县北八十里,一名高柏山。”

清道光本的《安定县志》载:“高柏山,按新《府志》在县北八十里,即桥山,山有古柏故名。”

嘉庆本《延安府志·卷九》载:“高柏山,县城北八十里,山有古柏,故名。此地即秦二世赐蒙恬死处。”《延绥览胜》载:“高柏山,安定县北八十里,为古桥山北麓,以山多古柏,故名。怀宁河出此,即汉地阳周县南之桥山,秦二世赐蒙恬死处。”

清道光本《清涧县志·卷一》亦载:“怀宁河在县北九十里,一名走马水。《后汉书·段颖传》:颍追羌人出桥门至走马水即其处也。水经注肤施县走马水出阳周县故城南桥山,今考水出安定高柏山。雍胜略云:山有古柏故名。延安府志云,高柏山即桥山。汉书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有黄帝冢。通志云,阳周故城在安定县北九十里。水经注亦谓走马水出桥山,上有黄帝冢。则桥陵当在安定县境。张守节,李吉

甫又谓黄帝陵在甘肃子午山,今陵在中部县北,不知何故。东经南沟岔苍耳圩至玉皇岔人县境。又东巡老君殿、石虎湾、怀宁镇、田庄镇处,至州境邓家楼入无定河。”

以上这些地方志所载和《汉书·地理志》载:“上郡阳周县,桥山在南,有黄帝冢。”和《史记·宋裴驷(集解)》所载及《史记·唐司马贞(索隐)》所载都是相吻合的。因此,高柏山即上郡阳周县南之桥山,是当年轩辕黄帝陵冢所在地。

那么,唐及宋代初于黄陵桥山设陵、设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与当时边境的紧张局势是有关系的。

第一,据《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党项羌族经唐王朝允许,移部众内徙于甘肃东部,宁夏及陕北一带,其中以居住在夏州(今陕西靖边一带)的“平夏部”最为强大。据《宋史·夏国传·上》记载:唐末农民大起义时,平夏部首领拓拔思恭曾帮助唐王朝镇压农民起义,被赐李姓,晋爵夏国公并权知定难军节度使,治所设夏州。从此党项族占据银、夏、绥、宥、静等五州(即令陕北、内蒙、河套、宁夏东部一带)。统治者再到陕北的高柏山祭祀黄帝陵冢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五代时期,中原藩镇割据,党项族乘机南移。唐明宗时曾与党项族发生过战争。到宋王朝建立后,安定高柏山地处边境,局势不稳定,迫于安全的缘故,于是便在靠近关中的中部县建起轩辕庙,作为祭祀点,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真正的黄帝陵冢当在子长县石家湾的高柏山。千百年来,人们把黄陵桥山黄帝陵作为祭祀点,相沿成俗,不能更改。但是,子长县的高柏山黄帝陵毕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应该载入史册,让子孙后代皆知,才无愧于始祖。

新闻推荐

该男子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本报讯(董生雄记者董新银)10月27日,多次在市区网吧盗窃手机的90后男青年高某,被宝塔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这是公安宝塔警方在“2014秦剑行动”百日会战中抓获的嫌疑人之一。9月25日凌晨5时许,按照“20...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