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课堂王春玲

延安日报 2014-10-26 10:10 大字

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传统教育却忽视了人的发展。“保姆式”、“警察式”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需要极不适应。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要解放思想,在工作中不断地改革创新,要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挖掘人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所以,必须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自律及全面发展。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中不断地实践。

一、创设多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等生动形象的感观材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斑羚飞渡》、《爱莲说》等课,有些诸如:斑羚飞渡的过程、镰刀头羊的形象,莲花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等。这些学生不一定在生活中见过,仅凭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他们难以理解。我借助多媒体的画面效果,使学生看后很快就能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除了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环境,我还创设了课堂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重难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的群体上。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合作互助,集思广

益,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环境,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正是这样一个学习的群体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的性格的差异、学生个人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决定了学生个体在价值取向、各项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在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学生能够拥有这个群体中所有人曾有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设身处地的学会体验到自己之外的情感,学会体谅人、理解人、宽容人。这不仅仅是对文本中人物事件的解读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更应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三、以读引读,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教师恨不得把学生学习中的一举一动都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把引导学生说出老师认为正确标准的分析或答案视作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真诚的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做到整体阅读,整体感悟,启发联想,以读引读,以一篇课内的课文带动多篇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利用教材,借助课堂教学,我向学生提出了“读、思、悟、练”四步骤的学习方法。

读,就是通读全文,熟读课文,读透课文。自己利用工具书、资料书、电脑等手段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思,就是想一想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启发?在文章中有没有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地方?有没有你想要修改的词或句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创新可言。

悟,就是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以及听取大家讨论的意见,悟出文章的主题。

练,就是让学生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可以将自己的心得感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也可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进步。

四、激发想象,唤醒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艺术的驾驭学生和课堂,营造热烈、和谐、民主而又是激情贯穿始终的“对话”气氛,从而唤

醒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强烈情感。如在讲《风筝》一课时,我尝试着这样设计教学重点:调动爱心与理性,以人为本,真切的体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欣赏方法,我这样安排教学:首先,让每位同学以“我”的口吻讲述和小弟弟的童年。复述时发挥自己的想象,要突出与“精神虐杀”有关细节,更有感情的复述,尽可能的进入“我”的情感世界,真切的体会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思想。每人复述后,又让同学推出几位代表,以比赛的形式参加全班交流,作复述的示范,同时也让每位同学对小弟弟遭受的精神虐杀一幕耳熟能详,真切的体验到我的悲酸情感和痛苦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进一步思考小弟弟精神麻木的根源。要求以前面的复述为基础,从小弟弟的成长中循序渐进的寻找分析,补充想象,以夹叙夹议的语言表达,不能想当然的凌空分析,着重从人性方面入手;能说五六百字以上。同学们先以四人为一小组,依次表述,然后按照要求互相点评,最后,教师才作示例型的归纳引导。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理性,改掉想当然、说空话的毛病,将学生拉回到人本分析的方法中来,使学生更能领悟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剖析,更能感受到作品散发出的迷人光彩。文学是人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人为本,从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出发,去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培养自己纤细的的感受力。

可见,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以生本思维代替师本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悦,使他们不必考虑自己是否被人认可,将得到多少分,处什么位置等等,那他们自然就会全心投入到学习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让我们积极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生本”课堂的构建,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者单位:子长县齐家湾中学)

新闻推荐

校园歌手大赛激情飞扬

本报讯(孙乐)10月26日,子长县第五届中小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来自全县各中小学校的100多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此次比赛以“唱响青春唱响校园唱响中国梦”为主题,分为中学组和小学组,...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