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忍”与“磨”的一生李刚

延安日报 2013-10-23 16:29 大字

“在忍中求生存,在磨中度时光”,今年夏天的一天,父母和儿子在街道的凉亭闲聊时,父亲蘸着水在桌子上写下了这句话,这是父亲的人生感悟,也映照了他的一生。

父亲是个苦命人。他是爷爷和奶奶在逃壮丁的路上出生的,他出生在一个被废弃的破草窑里,由于奶奶没有一点奶水,是14岁的姨妈用从山里挖来的干草熬成了水才救了父亲的命。解放后,已经十四五岁的父亲才上了小学,奶奶因病去世后爷爷续了弦,父亲一年春夏秋冬始终一身衣裳,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上初中时,在爷爷的包办下,父亲早早地娶了亲。第二年,读书非常刻苦的父亲被保送上了延安师范学校中师班。父亲在师范学校表现非常积极,他是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是学校推出的先进典型,并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师范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当时的地区文教局当文书。

父亲像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多数青年一样,经历了时代的洗礼与变迁。“文革”中,他和全国无数的青年一样,视毛泽东著作为圣书,他夜以继日地研读“毛选”,仅笔记本就满满地记了50多本。他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一切,他一个人背上铺盖步行到洛川、黄龙等县

参加“社教”,却把家人留在了300多里外的农村。

1968年,父亲到枣园蹲点,当时,在枣园的蹲点干部和下乡知青有30多人,父亲是负责人,为了给蹲点干部和下乡知青以及全村社员起表率作用,父亲比任何人都吃苦肯干,收秋时,一般人最多背四五捆谷子,而父亲却背十捆以上,村里社员说:老李比驴都驮得多!1977年,父亲在子长县的杨家园则公社吴家寨村蹲点,他继承了在枣园的作风,带领全村社员早出晚归,成了村里的一名主要劳力。1978年3月,父亲调到当时经济十分落后的安塞县任副书记,5月份,我们全家搬往安塞,所有家产只有一个破木箱子。父亲在安塞时,跑遍了12个乡镇的200多个行政村和1000个村民小组,他与农民和普通百姓们成了亲密的朋友。父亲的言行影响着我,虽然我是城

里的孩子,可那时特别喜欢和农村同学打交道,并与他们成了好朋友。

父亲生活的年代,我们国家的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我们延安的条件更是今非昔比,加上父亲忘我的工作,他的健康状况很早就亮起了红灯。1980年底的一天,父亲得了感冒,为不影响工作,他多吃了几颗绿霉素,这小小的几颗绿霉素却使他得了白血球减少症。父亲的经历,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1981年,正是全地区重用知识分子、大批提拔知识分子的时候,父亲却因“文革”中的“问题”被免职下放到县林业局当普通干部,但他坚信党会还他一个清白,在3年的时间里带着困乏无力的身躯,父亲一手编撰完成了县《林业志》。1986年,父亲被官复原职,到其他县当副书记。三年后,父亲回到了市内,他先后在中专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直到1999年离开工作岗位。1991年,父亲调到地区某事业

单位任一把手,两年后,他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带着让任何人看了都落泪的病痛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长期的积劳成疾,父亲数病缠身,有白血球减少症、类风湿关节炎、右腿关节半月瓣损伤。2003年,父亲又得了肾病综合症。倍受疾病严酷煎熬和折磨,使得父亲这个农村长大的硬汉子变得健康状况极差,他面目消瘦,体质瘦弱,经常体乏无力,长期的看病治疗,使得全家经济紧张拮据,加上父亲还要照顾远在农村已经90岁和80多岁年迈的爷爷奶奶,所以父亲和母亲的日子过得非常紧缺,母亲常常偷偷地检废纸片、饮料瓶卖钱。

父亲从小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是共产党使他走上了领导岗位,使我们这个农村家庭过上了“好日子”。父亲对党的热爱高于一切,父亲为人宽厚,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在他工作的45年里,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切以工作为核心。对于儿子,他希望我努力工作,光明磊落地做人。

父亲今年已经72岁了,我将这篇拙文献给我崇敬而平凡的父亲。

新闻推荐

子长县中小企业发展稳步推进

本报讯(记者贾志敏)今年以来,面对诸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困难与挑战,子长县中小企业促进局紧紧围绕该县“煤油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的发展战略,以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全民...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