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撂荒园 果业提质效 志丹县永宁镇发展苹果产业小记

延安日报 2021-11-10 09:53 大字

?●果商在永宁镇土门村收购苹果

通讯员 杨耀武 郭晓莉 晋延龙 记者 王锋

马九军的果园又一次迎来了大丰收。在志丹县永宁镇土门村果业大户马九军的果园里记者看到,来自洛川的果商正带着他的工人们对采摘下来的苹果,根据果个、色泽等进行分拣装箱,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忙碌中,我们与洛川果商王天会进行了交流。“您今年是第几次来我们志丹收购苹果?”“算上今年,来这里已经有5个年头了。这里的苹果温差大、海拔高,形成苹果的光泽度也好、口感也好,比其他地方价格能略高一些。按我的计划,这次准备收购七八十万斤吧。”

果商对收购的苹果品质赞不绝口,让果农马九军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他家的这35亩挂果园是在2009年栽植的,经过夫妻俩几年的精心管护,于2014年年初挂果。如今,这片园子已进入盛果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马九军在介绍中说,“去年套了18万袋子,收入就是25万元,今年又比去年多套了10万袋子,套了28万左右袋子,预计收入要达到40多万元,我觉得种苹果在志丹这片山岭上比种什么都效益高,只要精心管理,一年比一年收入高。”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几年永宁镇通过资金补贴、肥料支持、技术培训等措施,培育发展起像马九军这样收益的产业大户有四五十户,而这些大户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在全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掀起了撂荒园恢复补植热潮。

永宁镇麻湾村村民庄春花,因丈夫脑溢血卧病在床,家中劳力不足无人管护,便以每年4000元的价格将原有的12亩挂果园流转了出去。看到这两年其他果农的苹果收益越来越高,她不由“眼热”起来,开始恢复补植往年疏于管理的10多亩园子。“现在看到别人家的苹果都卖到了2块多3块钱,咱一看比包出去强,我现在把自己的一些果树再栽些,再恢复些撂荒园,政府的支持,我自己的努力,该栽的栽,无论如何也比包出去强。”说起这些,庄春花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在撂荒园恢复工作中,永宁镇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坚持高标准建园、坚持适度规模、坚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撂荒园恢复集中连片、扎实推进。

永宁镇人大主席陈玉德介绍说,“我镇的撂荒园恢复工作从10月中旬启动,恢复面积608亩,截至目前腾地工作已全部完成,翻地已完成80%,放线已完成60%,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力量进行打坑、栽植,预计11月10日前,完成全部恢复任务。”

近年来,永宁镇坚持以“规模化建设、科技兴果、有机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后整理、金融扶持”六大工程为抓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办法,全面提高果农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建设防雹网、集雨窖等基础设施,增强果园应对自然灾害能力;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果、畜、沼一体化建设,为打造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实现苹果产业“四化”,即生产机械化、管理标准化、营销组织化、肥源建设系统化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我镇的果园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挂果园1.67万亩,总体产量是1.3万吨,预计今年产值可达到4700万元。”谈及苹果产业的发展,永宁镇镇长白晓康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撂荒园恢复巩固面积,通过培育示范户整体推动,通过资金撬动加大投入,通过争取政策防灾减灾,通过科技培训提质增效,真正把永宁的苹果产业发展成农民的致富果和摇钱树。”

新闻推荐

冯晓艳:心怀梦想,在阳光下璀璨

冯晓艳十分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学生眼中,她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有妈妈的“温暖”;同行眼中,她能力突出、踏实肯干,是榜样的“力...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