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艳:心怀梦想,在阳光下璀璨
冯晓艳十分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
学生眼中,她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有妈妈的“温暖”;同行眼中,她能力突出、踏实肯干,是榜样的“力量”。她心怀梦想,立志成为一名好老师。她是冯晓艳,志丹县城关小学三年级九班语文教师。
走进志丹县城关小学冯晓艳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溢满开来。她耐心引导着,举着生动的例子,帮学生们消化知识点。
“他长着一张怎样的嘴呢?有一个成语叫什么?”
“能说会道。”
“对,很好。我们说石远航长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他听到后会不会开心?”
“开心。”
下课铃声响起,冯晓艳结束授课,还没走出教室,身边就又围过来十多名学生,献宝似的向她展示各自在周末读过的书。孩子们兴高采烈、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着读书体会,冯晓艳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欢喜和欣慰。
冯晓艳总说,“要让孩子们先喜欢上我这个人,才能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的确,古训“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一语,恰如其分地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
日常的教学中,冯晓艳一直将阅读和习惯养成作为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并亲力亲为地督促学生们每天坚持。
课后,忙里偷闲,冯晓艳更愿意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逗逗调皮的男孩子,给爱美的女孩子编编小辫子。她也会在孩子们偶尔情绪低落时,牵起他们的手、摸摸他们的头、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一声声叮咛、一个个眼神、一次次肯定……冯晓艳把对孩子们的爱沁润其中,化于微处。
“冯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听冯老师的课。”“我喜欢和冯老师在一起。”“冯老师像妈妈、也像朋友。”孩子们也用这样一句句心声,回馈着冯晓艳的付出。
成为一名教师,是冯晓艳儿时便有的理想。作为一名教师,冯晓艳有着更高的“目标”,她想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而不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
为早日实现目标,冯晓艳丝毫不敢放松自身的“充电”。她一直坚持各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专业水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她撰写的《运用有效识字方法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偏远山区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浅谈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浅谈古诗朗诵的思考》等论文荣获国家级奖项。多篇教学设计、教育故事发表并获得省市级奖项。“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首批优秀西部好教师”“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延安市教学名师”“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班主任”等殊荣,也近乎成为她的代名词。
冯晓艳的时间和精力不仅要用在班上的“小孩子”和自身“充电”上,她的耐心、细心还用在了一群“大孩子”身上。
为学校培养新人教师是冯晓艳责任更是使命。在她看来,“传、帮、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延续,更是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力量之源。
2015年11月,冯晓艳和志丹县的十名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了“冯晓艳老师工作坊”。成立至今,工作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为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打磨教学课程、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同时,冯晓艳还借助学校的“青蓝工程”,“一对一”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截至目前,冯晓艳和她的团队先后指导培养出了2名省级教学能手、6名市级教学能手和多名县级教学能手。
志丹县城关小学三年级四班班主任刘丹便是冯晓艳一手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也是一名“市级教学能手”。相较于从业初期讲课时的生硬和刻板,在冯晓艳的帮助下,如今的刘丹已脱胎换骨,讲课时声情并茂、妙语连珠,深受孩子们喜欢。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而一名“好老师”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也许是“坚守的”、也许是“用心的”,也许是“温暖的”、也许是“有趣的”……而这些,在冯晓艳身上,都能看到。
新闻推荐
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志丹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2447个 农业现代化 农民职业化
本报讯(记者刘小艳)6月7日,市委改革办与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共同举办“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志丹...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