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地苹果:志丹开启“民富”新路

延安日报 2013-06-28 16:51 大字

(上接第一版)2012年8月29日,志丹县张渠中心社区九元峁村,陕西省山地苹果试验站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12月20日,志丹县与黄龙、子长、米脂、绥德、子洲、清涧等11县(区)被确定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

志丹山地苹果效益好吗?双河乡南洼、李家湾、陈庄科等村,苹果早已名声在外。南洼村村民邢志岗家有7口人,种植苹果28亩,苹果一年收入20余万元。朱成平家有苹果20亩,2012年收入18万元。李家湾村,全村50多户农民家家有果树。”有政府扶持,一亩地自己只要投入100多元,收入可在8000元以上。”果农李有才告诉记者,自家的6亩果园收入在6万元左右。去年,他又新栽了26亩果树。“这比打工强,稳定、自由,收入还高。有了果树,咱农民不用出门打工一样能过上好日子。”

义正乡梁后湾村韩文明、新庄村刘军等一大批苹果专业户开始涌现,杏河、永宁、张渠、旦八、保安等乡镇也建成“万亩大乡(镇)”,山地苹果,在红都大地已是生机盎然,满园春光。

截至目前,全县苹果园面积达到18.4万亩,今年志丹要新建苹果园2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

20万亩山地苹果的兴起,志丹踏上了告别“县富民穷”的崭新征程。

“民富”的志丹路径

民富的内涵,应该有两个要素:一是人均收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二是广大民众得以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收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必须要有相当高水平的产业。那么,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志丹如何实现农民的高收入?

志丹县委书记白小平说:“我们要按照山地建园、相对集中、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集中发展优势区块,建成20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县目标,使苹果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县长杨东平说:“要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的首选产业,全力让农民增收致富。要大力推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

全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志丹苹果产业发展的最显著亮点。

现代农业,要求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志丹20万亩苹果集中在16条产业带,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全在高标准农田,立地条件

较佳。县上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大力推进苹果专业村、万亩乡(镇)和千亩产业带建设,实现了苹果产业的快速扩张。目前,全县围绕“148”城镇体系周边区块和16条苹果产业带为中心,打破村组地域界限,整片带整区域发展,全力推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按照“抓老园增效益,抓幼园提信心,抓新建上规模”的思路,在幼园建设中,严格按照统一规划放线、统一苗木标准、统一开沟施肥、统一规范栽植、统一培土管理进行栽植,确保栽得下、活得了、长得好。在幼园管理上,志丹县按照“一年栽植保成活,二年抹光扶中杆,三年促长拉水平,四年刻切促成花,五年疏花结好果”的技术路线,加大物资、劳力、技术的投入,确保幼园保存率达到90%以上。在老园管理上,大力推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推行果实套袋,确保优质高效,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全县苹果产业发展。

现代农业大投入,高产出,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求高,志丹雄厚财力的投入山地苹果发展夯实了基础。从2007年起,志丹县就以山地苹果为突破,全力打造富民支柱产业。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苹果产业开发,2011年列支1000万元,2012年起县财政列支达2000万元以上,用于苹果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

为全力加快苹果产业的发展,激发调动农民发展的积极性,2012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苹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2007年以来建成的苹果幼园,按照“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兑现,连续补助5年”的办法,实行“四大补贴”。一是苗木补贴。凡新建园及第一次补植所需苗木(I级苗)由县果业中心统购统供,其它年度补植所需苗木由县果业中心统一购买。二是肥料补贴。凡是1-5年生幼园,每年每亩给予补助苹果专用肥5公斤;挂果园每年每亩补助苹果专用肥25公斤或等量资金的农家肥,补助年限为5年。三是设施补贴。凡新建一口10立方米以上的果园集雨水窖,补助2000元;凡新上一亩果园防雹网,补助1500元;凡新建一个贮量在1.5万公斤以上的果库(砖混结构),补助2000元;凡果农自愿使用果实套袋的,每个每年补助0.03元;凡1-5年生幼树,每年每株给予地膜补助一张。四是管护补贴。对于2007年以来建成的幼园,每年每亩补贴管护费50元。

解决了投入的难题,农民种植山地苹果积极性高涨。义正乡塔清村60岁的马振玉正给果树刷“创可贴”。11亩果园,长势喜人。老马结合自己甘肃西峰考察经历,表达心中的喜悦。

他说:整地、打坑、树苗、肥料、地膜、农药都是政府投资,个人没花钱,技术乡上还派了专门的技术员。这些好处,让西峰果农格外眼热:志丹农民这么有福气!南洼村支书朱和明,自家有果园16亩,又通过土地流转,将另外4户农民的124亩高标准农田收到名下,全部种上苹果。140亩果园收入会是什么概念?他扳着指头算账,数字让人心怦怦直跳。

据介绍,到2015年底,志县20万亩苹果挂果园面积达到10万亩,苹果产量突破10万吨,农民人均仅果业一项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80%以上的园子达到”精品园子”。

“精品的园子”,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志丹县把加强技术服务和提高果农作务水平作为发展产业核心来抓。按照“县抓示范、乡抓普及”的办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以“志丹现代农业大讲堂”为载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集中对果农开展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邀请省、市、县果树专家进行管理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工作,培训果农在3万人次以上。县上还组建了县乡村三级苹果产业服务体系,在县有果业中心、镇(中心社区)有果业技术服务站的基础上,以苹果产业集中区为试点,成立村一级苹果产业服务队,对苹果产业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推行“三长”办点机制和技术员包抓机制,实行苹果产业建设单项考核、单项奖惩和“一票否决”。县上每年对苹果产业建设前三名的乡镇(中心社区)分别奖励现金10万元、6万元、4万元,其中20%奖给党政主要领导。同时,将示范园建设一并纳入苹果产业建设年终考核,对示范带动效益较好的示范园,给予一定奖励扶持。目前建成各级示范园200个,面积达到1.9万亩,其中17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通过了市上的达标验收和命名,183个县、乡示范园建设示范效应显著,为全县发展苹果产业树立典型,带动果业发展上水平。

为改善果园生产条件,志丹按照“实际实用、科学合理”的原则,全面落实既定扶持政策,做好果园集雨窖、生产道路、防雹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先后投入50多万元,启动了防雹减灾体系建设,新建防雹点9个,架设防雹网2274亩。积极引导果农建设果库、冷藏库等苹果贮藏设施,先后建成果库111个,志丹苹果产业发展生产条件越来越好。

水是制约陕北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水的问题,志丹在补贴农民为果园修建集雨窖的同时,县上投资给具备一定规模的果园安装滴灌设施、打机井。像张渠中心社区九元峁

村的果园一样,志丹很多果园里都压上了滴灌设施。杏河镇背台村46岁李启军,他家520亩果园旁政府投资还给打好了机井,这位在外地承包果园富起来的农民高兴地说:政府的贴心扶持,让农民的光景越来越有奔头。

“精品的园子”,必然要求高标准生产。作为“苹果北扩”战略一大区域,且以新发展果园为主,志丹山地苹果能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实现高点定位、一步到位。义正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崔长江非常自信:“志丹山地苹果发展,技术绝对没有问题。”

同时,有机苹果是市场新宠,陕北还是有机苹果生产最佳基地。为高品质生产山地苹果,志丹还配套发展50万猪、30万只羊、20万只鸡的畜牧产业,开始大力推广“灯、板、带”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开展有机苹果认证工作,目前已取得认证1160亩。生产的山地苹果色泽好,甜度高,风味浓郁,耐贮运,已逐步被市场认可和追捧,成为陕西果业发展的新亮点。

现代农业,要求产品“产得好”,更要求产品“卖得好”。志丹立足苹果“产得好”,也积极为“卖得好”开新路。志丹县副县长黄华谈道:“产业发展到眼下这个阶段,要想顺顺当当的推进,就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创新经营主体,完善配套体系,发展关联产业。”

对此,志丹已从四个方面探索推进:一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全面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二是切实推动干部承包领办农业产业,不断创新经营主体。三是立足实际,依据相关法规政策,切实推进土地流转的制度化,使之在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上发挥明显作用。四是鼓励引导发展农资生产、冷藏运输、中介销售、信息服务、加工生产等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信,随着理念与经营的不断创新,志丹山地苹果富民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民富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光明。著名学者王一江在《民富论:关于发展与分配问题的探讨》一书中探寻民富之路时提出:保障民众自由,提高国民素质,为个人的充分发展和民间创业提供广阔空间,是国家发挥民众力量,实现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不二之路。走向民富的深厚力量和不尽源泉,是土壤、是细流、是民众自身。国家要做的,就是让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志丹山地苹果发展,正好走在这样的路上。A⑧

新闻推荐

志丹县坚持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两手抓﹄

本报讯(刘军伟)志丹县坚持一手抓防汛抢险救灾,一手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引导避险撤离群众重整家园,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近期来,该县境内本轮强降雨基本结束,放晴天气有所增加。为把降雨灾...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