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延安回访记 (上)

延安日报 2012-09-08 17:52 大字

两年多没回延安了,这次走访了安塞、吴起、志丹和宝塔区,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也引发一些思考。

宝塔区环境卫生令人欣喜

在宝塔区,印象最深的是城区的清爽整洁。大街小巷的地面几乎没看到一团废纸、一只烟头、一片痰污。这样的景象,不要说是在当下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也是罕见的。拿美国的纽约来讲,曼哈顿的贫民区到了夜晚街边简直是狗粪与垃圾的天下。日本的名古屋,听起来不错,火车站附近的公众场所也是废弃物随处可见。巴黎原本印象还好,但前两年再去一看,旅游景点上废弃物也是随处可见。即使今天的北京,人行道上的烟头、纸团当然也是司空见惯了。可见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区的这个变化,可是非同小可。更令人惊异的是,街面上明显干净了,却看不到许多清扫者与监督维护者的身影。人们好像着了魔一样地自觉维护着清洁。连那些以往污水出门即泼的餐馆商家,也都像换了人一样,把自家门口周围清扫保持得干干净净。何以致此?我没有作专门

调查,但凭经验推断,一定是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在起作用。制度那双看不见的眼睛,就像人们敬畏的神明之眼,时刻提醒和监督着每个人。才使得同样是满大街的行人,却没有人随意投掷任何的废弃物。

在不少人看来,管理好城市卫生,原本是一件简单易办的事情,认为至少比发展城市经济和搞好其他方面的社会管理要容易得多。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至少老百姓不那么认为。在他们看来,有钱建一座大楼、修一条马路、一座广场倒是不难,而真正要长期管理好维护好一座城市的环境卫生,那可是一件真正难以办到的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卫生面貌所折射的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全面工作水平,反映的是各级各部门干部的责任心与精神面貌,最终体现出的是一方群众的文明素质。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城市环境卫生的改观也带动了乡村。前些年我到陕北一些农村,站在村坡往上一望,眼前简直是垃圾的世界。因为没有任何的管理,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都是随手往坡下倾倒。这回到宝塔区川口乡川口村去看望乡亲,却发现村容村

貌焕然一新。问起来,老百姓对此赞不绝口。村里多年的垃圾清除了,各家的院子里外都清扫得干干净净。积弊难除,何以做到这一步,这是很难想象的。问起来,人们并不讲自己的努力,只是传颂着各级干部,甚至区委书记亲自深夜上街拣垃圾的故事。真正是“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上行下效,再加上一套行之有效、赏罚严明的管用的制度,就形成了眼下的良性循环。面对老百姓的赞誉,区委书记祁玉江深有感慨地说:“管好城市卫生,的确不需要多高的水平,只要有一分责任心就足够了。关键是各级干部要认真作为。”我相信他讲的是心里话。其实有了祁玉江深夜上街拣垃圾的精神,我们还愁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宝塔区卫生状况的改观,应当给人以更广泛、更深刻的启示。

吴起志丹见闻

《到吴起镇》是著名的《长城

组歌》中脍炙人口的一曲,许多人都会唱。《长征组歌》,人们都知道是肖华作词,其实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最初的歌词,是唯一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西北老革命贾拓夫所写。他是陕北神木县人,自幼喜爱戏曲歌赋,是马明芳、马文瑞陕北闹红的老战友,大革命时期曾担任中共陕北特委委员、团特委书记。贾拓夫当年奉命到中央汇报工作并参加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当选副主席。他从中央苏区开始参加长征,经历千难万险,在长征路上写下了一组诗词,曾抄请擅长诗文同样也参加了长征的肖华将军过目。马文瑞和许多西北老同志在建国初期都看到过他的这组未曾发表过的长征组诗。建国后贾拓夫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在“文革”中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以后担任总政主任的肖华在贾诗的基础上修改润色(也有的重新创作)又请人谱曲就有了唱响中华的《长征组歌》问世。如

今来到吴起,耳边就响起了《到吴起镇》起首的两句歌词:“锣鼓响来秧歌儿起呀,秧歌儿起来长城喜……”看到吴起、志丹两县山绿水清的新貌,深深感到了红军长征胜利般的喜悦,心想陕北各县半个世纪以来为了摆脱贫困的奋斗历程,更像是一次党领导人民艰苦探索的伟大的长征,如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真也应当敲锣打鼓来庆贺呀!

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和石油资源的有序开发,给吴起和志丹两县经济社会添上了有力的翅膀。如今出现的县强民富,百业振兴的良性循环局面,正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求真务实的结果。当我漫步吴起县河上建的雄伟大桥和志丹县城宽阔的迎宾大道,看着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安居工程,心中不禁想到了人民英雄刘志丹和那些闹红中牺牲的先烈。特别是看到为教师和搬迁农民盖的小区新居,更是欣喜不已。革

命先烈如果在天有灵一定会含笑九天。

几年没来了,要说变化,首先是交通变化太大了!过去“志吴”是延安地区各县中落后偏远的代名词。一说要去吴起、志丹下乡,人们就会皱眉头,那至少得四五天才能回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父亲那一辈到志丹、吴起(当时名为吴旗)修水利,由于没有公路,骑牲口翻山越岭一走就得十天半个月。以后有了简易公路,也要盘翻几座大山,跑一整天才能到县城,还到不了洛河川。可如今川川都通了宽阔的山区二级油路。由延安出发,逢山钻洞遇水过桥,两个来小时就能到达志丹县城。原先的深山小镇,如今成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山区城市。吴起的整个县城围绕着西南山坡上长征胜利纪念广场展开。沿河两岸,高楼林立,形成了几条宽阔的大街。无论从规模还是外貌,都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志丹则实行的是组团式结构。两县城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学校和体育文化设施。据说设计的标准同北上广的同类建筑没有任何区别。吴起县长王彦龙自豪地说,“这都是我们努力同国际接轨的领域”。

看到“吴起烈士陵园”的未来蓝图和“志丹陵”地面已经用红色花岗岩铺设一新,不禁感到欣慰。富裕了的人们没有忘记革命先烈与艰苦奋斗的传统。有的地方富裕了只知道塑神拜佛。吴起人正酝酿着要在胜利山上塑一尊高大的毛泽东铜像。明年是刘志丹将军诞辰110周年,志丹县委政府已决定在县城东设计建设将军广场和巨型塑像。使得人们一进入县城,就能够感悟到“落脚点”的意义与“将军故里”当年“红都”特有的景观氛围。在吴起,更令人惊异的是过去毛主席到陕北头一天住过一夜的古铁边城,如今根据历史记载恢复了古色古香的“宋城”风貌,同县城的毛主席指挥“割尾巴”战斗的胜利山景区一样,吸引偏远山区农民进城围绕旅游搞三产,同时成为外地人观光旅游的重要景点,也实现了城乡统筹的美好愿景。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这是毛主席对陕北的评价。吴起、志丹人和延安各县人民很懂得如何让历史的荣耀焕发出现实的光辉。作为延安人,我自豪地坚信革命圣地的明天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

●忽培元

新闻推荐

甘泉县促进民生保稳定

本报讯(李全文曹圆宇)近年来,甘泉县县委、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关爱弱势群体力度不断加大,人均享有的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等显著增加,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一批实事、好事、难事。该县...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