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淤地坝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工作研究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量、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发展水产养殖、状大区域经济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志丹县紧紧围绕“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加强领导,合理规划,有效实施,使淤地坝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淤地坝建设的现状
综观志丹淤地坝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的试验示范,70年代的推广普及,80年代的发展建设和90年代的完善提高的坝系建设。使淤地坝建设实现了由重点试办到全面发展,由以农民群众为主打坝到政府组织和出资建设,由分散到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建设,由缺乏规划设计到不断完善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仅重视建设到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转变。据统计,截至目前,志丹县已建成了大、中、小型淤地坝504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939km,总库容9964万m,可淤地坝2173.3hm,已淤地1873.3hm,目前可利用坝地1266.6hm,全县人均坝地0.15亩。拦淤泥沙11.3亿T,减少入黄泥沙量0.87亿T,成效十分显著。
一是拦泥减沙效益明显。淤地坝不但能拦蓄沟道本身产生的泥沙,而且能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同时淤地坝工程被淤积后,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具有防止
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的作用,减轻了沟道侵蚀。在此基础上,淤地坝建成后还可拦截洪水,减轻了坝下游的沟道冲刷,从而减轻了输入下游的泥沙。如顺宁镇胶泥庄流域1990年以来共建淤地坝三座,据测算沟道比降由打坝前的l0%—15‰下降到淤积后的l%—2‰,每公顷坝地拦泥5.9万m3,使坡面侵蚀得到了有效降低,输沙量大大减少。
二是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单产。淤地坝的建设将原来被洪水冲走的水土资源拦蓄在沟道内,使原来荒芜、起伏不平的大小沟道淤成良田,大大增加了基础农田面积。同时,由于坝地拦蓄粪便、枯枝落叶等,土壤肥沃,墒情好、耐干旱,产量较高。据统计坝地单位产量一般为5000Kg/hm,有的高达8000kg/hm,是坡地产量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是梯田产量的2-3倍,从而使粮食单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淤地坝的建设为山区农民增加了优质耕地资源,使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从根本上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推动农业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保安镇冯坡村,由于人均达到了1.5亩坝地,使口粮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2000年人均一次退耕0.28公顷,有效地促进了退耕还林的进程。
四是防洪减灾,保护了下游安全。淤地坝均具有较大的库容和较强的削峰、滞洪能力,暴雨洪水一旦发生,可有效拦蓄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防止和保护洪水泥沙对沟道下游造成危害。顺宁镇木场咀淤地坝建成后,使下游40多户群众财产和10多hm
川台地得到保护,仅该坝保护的川台地年人均纯收入就达600多元,从而使烂泥沟变成了“聚宝盆”。
五是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淤地坝运行前期能够有效蓄积、利用地表径流,可作为水源工程和小水库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顺宁镇黄沟门村利用该村淤地坝的丰富水面发展养鱼,年平均收入1万余元,使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增加。
六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坝地良好的水肥条件使作物高产稳产,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使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并举,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顺宁镇黄草湾流域,过去“靠天种庄园,雨大冲良田,天早难种田,生活犯熬煎”,通过开展小流域治理及淤地坝建设,带动了农、林、牧、副各业的发展,200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多元,群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七是以坝代路,改善了交通条件。淤地坝建成后,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当地乡村的交通条件,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顺宁镇保娃沟门淤地坝建成后,连通了前后3个村小组的道路,不但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而且为当地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交通便利,目前长庆油田油建处在该村规划建设选油站,使石油产业的发展后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加快淤地坝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精心规划设计,争取立
项引资
要认真搞好全县淤地坝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重点搞好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大、中、小型淤地坝相结合的坝系建设规划,保证淤地坝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实施。同时要抓住淤地坝工程被列为水利部三大“亮点”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尽早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吸引投资,加大投入,确保淤地坝建设快速发展。
(二)吃透国家政策,鼓励多方建设
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县情及淤地坝工程实施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群众、集体、企业及社会各界投入淤地坝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
对国家投资为主建成的大中型淤地坝,淤成的坝地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坝地的使用权,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出让。对社会团体、企业及各界自筹资金进行淤地坝开发与建设,所获得的利润享受国家对西部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减免所得税。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建设淤地坝,并给予国家政策性贴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政策,并可依法继承和转让。
(三)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继续推广快速实用的筑坝施工技术,引进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淤地坝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快工程建设
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针对淤地坝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研攻关。重点开展坝系相对稳定研究,为科学确定建坝密度,优化规划和建坝顺序等提供理论依据;开展生态型和节水型淤地坝的结构设计研究及各种过水土坝的新技术的研究,建立生态型和节水型淤地坝;研究推广坝地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坝地利用率;开展淤地坝大示范区建设的研究,全面提升淤地坝系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效益;开展用户参与式淤地坝建设和管理机制的研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淤地坝长期发挥效益。
(四)强化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淤地坝管护实施方案,为淤地坝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证。在具体的落实管护工作责任中,对骨干坝实行“谁受益、谁管护”,建立制度,落实到乡、到村、到人、到户,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对中小型淤地坝实行“谁投资、谁所有”,采取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力鼓励个人,集体投入到淤地坝的建设与管护之中。同时,推选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济权、开放建设权,责权利相统一,形成多元化的良性投入与运行管护机制,逐步实现“以坝养坝、以坝护坝、滚动发展”。
(五)各方紧密协调,实现永续发展
要围绕淤地坝建设,按照相关配套生态建设规划和淤地坝建设规划,搞好各部门之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并与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能源建设等工程相协调,通过淤地坝建设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单位:志丹县水务局旦八供水站)
新闻推荐
志丹县第一幼儿园王静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