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打造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新模式
刘建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只有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打造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新模式。
一、提高认识,把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内容
一是加强社区建设,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决策的具体行动。2010年6月,赵正永省长视察延安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明确要求在统筹发展中要做到“做美延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只有把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坚定不移地抓好,才能不负省委、省政府的厚望。二是加强社区建设,是构建城镇体系的必然要求。社区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建好社区,不仅能使农民与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供水、供暖、燃气、排污等公共服务,而且还能将农产品有效地与市场对接,促进增收,推进城镇扩张,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加强社区建设,是建设幸福延安的重大任务。通过社区建设,机制创新,发展产业,配套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享受与城镇同等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加快建
设富裕延安的步伐。四是加强社区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人口布局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农户移民搬迁、土地流转、产业园区建设,将农民向城镇、社区集中,大力促进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土地、资金、技术、产业要素的集中促进人口向社区集中,带动人口向合理布局流动。
二、精心谋划,强化领导抓落实
一是着眼全局,认真谋划。按照统筹城乡和围绕“138”城镇体系建设要求,将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通过县委十八届六次、七次全会和“两会”确定下来,作为“十二五”举全县之力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二是科学选点,合理布局。在示范社区建设点的确定上,县上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单位,逐乡镇深入调研,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了胡兴庄、东武沟等8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点,共涉及32个村、151个小组、3941户、17983人。三是建立机制,形成合力。县上成立了志丹县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分工负责、部门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志丹县2011—2013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细化了社区建设分年度工作任务,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乡镇组织实施、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四是宣传引导,发动群众。通过宣讲“一号文件”、开展“两联三包”抓扶贫活动等,采取召开动员会、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等方式,大力向农民群众宣传社区建
设、移民搬迁、产业扶持补助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奖惩分明,推动落实。把社区建设纳入对各乡镇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单项考核、单项奖励、“一票否决”。2011年,对于综合考评位列前三名的金丁镇等4乡镇,分别奖励5万元、4万元和3万元;对因未完成移民搬迁年度建设任务的4乡镇,全年工作实行了“一票否决”。
三、强化措施,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一规划引领。组织住建、规划和涉农部门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多次召开社区建设规划座谈会、论证会,编制了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县规委会评审。达到了社区所有建设项目、建设内容都能按规划实施。二政策保障。为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涉及土地流转、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财税支持、移民搬迁、产业扶持等18项扶持政策,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财政支持。在市财政每个社区补助100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每个社区又配套200万元连续补助三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一支笔审批,定期审计、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四是资金捆绑。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移民搬迁资金、农民自筹资金和石油企业帮扶资金捆绑在一起,有效发挥资金的集聚效益。同时,采取“向上争一点,县上拿一点,部门筹一点,乡镇出一点”的办
法,有效地解决社区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两年来,捆绑使用了各类资金9.4亿多元,其中省市移民搬迁资金3.5亿元,农民自筹2.1亿元,石油企业帮扶3037万元。县财政专项资金4800万元,项目捆绑3亿元。五是补贴到户。移民搬迁采取“农户设限、政府兜底”的方式分类补助,集中安置按每户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种类型建设,农户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建房费用。县城安置的,在承担以上费用的基础上,另行承担每平方米800元的差价;分散安置的,平房(砖、石窑)享受3-5间(孔)的补助,每间(孔)补助0.8万元;单元房按“1+1”政策补助(户均1万元,人均1万元)。2006年以来未享受过新农村和移民搬迁政策的搬迁户,每户加补1万元。农户补贴资金按照“一本通”要求直补到户。另外,按搬迁任务10%特困户的比例,免费提供30-50平方米房源。
四、注重实际,推动社区建设有序发展
近两年,志丹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胡兴庄、东武沟等8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建设。2011年,共完成建设项目85个,投资2.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1.66亿元。2012年,共安排项目79个,总投资2.0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1.3亿元。一是因地制宜定位,推行不同模式的社区建设形式。根据土地、资源、地域、人口分布等因素,实行一个社区一种模式和不同社区不同模式的建设形式。例如胡兴庄社区,针对土地
面积大,且集中连片,农户认识和积极性高的实际,以大棚建设为突破,建设产业园区型社区;东武沟社区,距离县城近,地处教育小区,因此建设以三产为引领的城郊型社区。二是依托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农工商并举的理念和“兴果、强牧、扩菜、精粮”的产业思路,就近建设社区产业园区,打造社区半小时生产生活圈。胡兴庄社区流转土地4800亩,建成大棚216座、弓棚63座,解决了213户农民就业;今年又再建大棚500座、弓棚800座,将建成10700亩的产业园区,带动和解决860户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保娃沟门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120座、弓棚800座。侯市、张渠等社区发展山地苹果3万亩。三是以移民搬迁为载体,推动人口向社区聚集。打破过去就农村建设复制村的思维模式,找准结合点,把社区建设与移民搬迁有机结合。2011年,建成城镇和社区分散安置房3573间、集中安置楼14栋803套,建成分散安置房1560套,完成移民搬迁1947户8134人,其中201户829人进县城。2012年又落实2111户9127人的移民搬迁户任务。四是动员石油企业,结对帮扶社区建设。在全县驻志石油企业中开展了“我为社区建设做贡献”活动,组织境内12个石油企业结对帮扶12个乡镇、社区,把社区所有机关、农户、居民生活用气、供暖纳入气化工程。安排各油气企业落实帮扶项目25个,投入帮扶资金5777万元,其中帮扶社区项目14个,资金3037万元。(作者单位:志丹县委)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东良刘晓媛)为进一步弘扬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在第22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志丹县结合“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活动主题...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