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能源助力经济腾飞——志丹县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纪实
大手笔描绘大格局,大气魄成就大事业。连续六年被评为“陕西省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称号,近年来志丹县以如椽巨笔书写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迅猛腾飞的壮美华章。在激流勇进的发展浪潮中,始终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始终有这一种能量推助着。新能源建设的深入推进,“三沼”的大面积覆盖,为志丹经济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能源建设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助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志丹县把以沼气为主的新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积极拓展工作范围,按照“依托公司、建管并举、产业结合、肥气并举、形式多样”的发展思路,加强综合示范、技术培训、加强项目监管、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后续服务水平,提高沼气使用效益,扩大“三沼”综合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建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抓点示范,普及提高,让新能源惠及“三农”。志丹县新能源建设起步早,动作快,成效大。2002年以来,志丹县就积极致力于农村能源建设,逐步推广农村户用沼气。2007年成立了农村能源建设机构志丹县能源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全县农村户用沼气从无到有,近几年先后建设养殖场中型沼气15处,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1处,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41个,同时配备沼液抽渣三轮车41辆。2008年开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推广了太阳能灶2051台,节柴灶1306台。2011年计划新建退耕还林国债项目户用沼气池500口;建设服务网点21处;建设综合示范村3个;推广太阳灶500台;成立了延安辰明沼能志丹分公司。经过2个多月的筹备,延安沼能志丹
分公司目前已正式挂牌成立,在县能源办的统筹下,公司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一是5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到位,上半年已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280口,占完成任务的56%。二是21个服务网点建设的选址已落实到位,网点的相关配套建设正在有序开展,已经对网点技术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各网点不同程度的在开展各项工作。三是3个综合示范村的产业建设、“三沼”综合利用逐步突显,后续服务等配套工作正在完成,综合示范效应逐步形成。四是目前已完成对500台太阳能灶的采购工作,即将给农户全部发放安装到位。五是维修病池480口。六是完成顺宁镇刘坪村和刘老湾小型沼气工程2处。据统计,从2002年至2010年,全县共计建设推广“一池三改”模式(改厕、改圈、改厨)沼气池13718口;建成乡村服务网点41个;建成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15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农户覆盖率达到65%。农村沼气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灶口问题,而且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减少了支出,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有力地服务了“三农”工作。
创新思路,强化“五项措施”,促进科学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发展。志丹县在发展模式和综合利用方面不断创新,转变思路,强化“五项”措施,全面促进新能源建设科学发展。一是依托公司。沼气服务公司成立后,形成农村沼气公司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由单纯用能向综合利用转变,由公司负责农村沼气的建设、管理、维护、经营;县能源办把主要精力放到任务落实、质量监管检查、验收。二是产业结合。沼气建设和旧池恢复要与产业建设结合,主要与新农村建设、与大棚菜、与果园建设、与养畜相结合,不住人、不养畜不予新建和恢复。三是配套到位。志丹县户用沼气池建设,配套资金足额,使农民
少花钱,甚至不花钱。除中省市政策性配套后,县上每口补助1000元,投料启动的另补200元。各乡镇也适当投入一定补助,旦八镇、义正乡均补1000元,农民建设沼气池,自筹资金大大下降,为农民减轻了负担。四是加大维修。目前,该县依托公司在12乡镇,每乡镇集中抓2个旧池恢复村,集中启动、恢复旧池,使沼气使用率达到90%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旧池恢复大修每口补助300元、小修200元,严格补助标准,新建和旧池恢复必须是“见火补贴”,公司建一口,恢复一口,农民点着火,方可给予补助金,严格把关,确保落实。五是加大培训。为了提高全县农村沼气使用管理技术,提升后续服务水平,突出沼气使用效益,扩大“三沼”综合利用覆盖面,县能源办定期举办沼气“三沼”综合应用管理技术理论培训班,对全县12个乡镇21个新成立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技术人员、市辰明沼能志丹分公司技术人员和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为突出培训效果,先后来到顺宁百草台和任坪村对服务人员进行现场示范培训,通过理论与现场培训,提高服务网点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沼农奠定了基础。
围绕重点,突出亮点,实现“五个转变”。随着近几年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志丹县不断总结经验,转变思维,改变思路,围绕重点,突出亮点,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户用沼气池建设向新农村、中心社区、菜农、果农、养畜大户转变。二是以户用沼气为主向养殖小区(场)转变。随着产业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社会分工向产业化集中,特别是养殖大户大量涌现,单家独户养殖减少,目前农村沼气发展已经向养殖小区(场)转变。三是沼气重建设向重服务管理转变。为提高沼气使用率问题,今年上半年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1个,使全县服务网点达到50个,配备抽渣三轮车52辆,
促使服务模式向公司化发展。目前志丹县按照市上要求,成立了市辰明公司志丹分公司,沼气服务主要靠分公司去服务、管理,走公司化运作模式,逐步实现了由重建设轻服务管理向重建设重服务管理的转变。四是单一用气向肥气并举转变。在县能源办的积极引领下,目前广大农民已充分认识到了“三沼”综合利用的好处和重要性,全县涌现出很多“三沼”综合利用的典型和事例,特别是大棚菜和苹果园的三沼综合利用效果更为明显,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模式,使农村沼气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五是单一沼能向多能互补转变。目前按照国家政策,将单一的农村沼能建设向多能互补转变,逐步实施农村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项目,使农村能源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科学引领,抓好“四个调整”,推动持续发展。新能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科学引领,持续推进。基于此,志丹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将新能源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向领导干部宣传,使广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广大农户宣传新农村能源建设与利用的重大意义,普及农村能源利用知识,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好处,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县能源办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媒介,向社会公众宣传当前能源形势,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的浓厚氛围。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农村新能源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服务是保障。为此,县能源办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依托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形成“县有技师,乡(镇)有骨干,村(组)有技工”的沼气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人员考核,对现有服务网点人员从以沼气为主的新能源知晓率、服务规范率、
“三沼”综合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组织有关专家参与技术咨询,重大工程方案的论证,项目检查、评估、验收,增强技术指导的能力。三是调整利用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永续利用是农村新能源发展利用的关键和核心。为提高农村新能源利用率,志丹县转移新能源建设与利用的重心,全力抓好“四个调整”。第一个调整是县政府调整现有扶持政策,改变扶持资金的用途,重点支持新能源用户的旧池维修和日常管理。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果园、大棚菜管理者利用大型养殖场沼液、沼渣,发挥沼气能源综合效能。第二个调整是减少以户为主的沼气池建设,走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路子,创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第三个调整是积极和驻志石油企业协商,切实解决部分乡镇和社区有效利用石油伴生气资源,减少对全县环境的污染。第四个调整是全面发展沼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走多能互补的路子,使全县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四是强化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农村新能源建设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有力的推动作用。县乡两级政府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考核和奖励机制;层层抓好典型,用典型指导和示范;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作为建设和服务新能源的经费,为新能源建设与利用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推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村能源建设前景广阔,任重而道远,只有牢牢把握住发展方向和动态,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推助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新能源建设的新要求、新需要,志丹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围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建设、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乡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太阳能灶建设、农村户用节柴灶建设、城镇和新农村住地及街道太阳能路灯配套建设、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十大项目,全面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能源保障。 B⑧
刘保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军伟记者王锋)2月28日至29日,志丹县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和财政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代表们提出,要依靠现有财力优势,全力搞好富民工程。代表们认为,梁宏贤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