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抓三重”显活力创新载体贴民情——甘泉县残疾人工作侧记

延安日报 2011-05-16 21:27 大字

近年来,甘泉县残疾人工作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推进”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小事抓起,从实事干起,从残疾人最期盼的事做起,通过抓宣传、重导向,抓管理、重形象,抓服务、重质量,彰显了残疾人工作强大活力,使全县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连续三年被延安市评为“残疾人工作优秀单位”。

抓宣传、重导向,营造良好氛围

近年来,该县按照“宣传先行,管理奠基,服务推进”的工作思路,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来抓,注重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委、县政府对残疾人工作十分重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门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十件实事工作,并以县委、政府文件印发;召开残疾人工作协调会议3次,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分管领导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说明全县四套班子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同时,广电网络经常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手机等传播残疾人事迹,编发残联工作动态,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共15篇(次)。标语传单,广泛宣传。

编制印发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指南》、《残疾人专职委员学习材料》、《残疾人工作手册》、《残疾人工作宣传单》等学习宣传资料,在社区、乡镇、农村、交通要道刷写残疾人工作宣传标语20条,散发宣传单1000余份。举办残疾人文艺演出、象棋比赛等文体活动4场(次)。同时,邀请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文艺演出一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宣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走村串户,深入宣传。县残联组织机关业务干部,乡镇、街道办专职委员和农村残疾人专职委员120余人,深入到全县115个村、265个村民小组,登门上户普查登记残疾人口,宣传残疾人扶助政策,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通过强有力地广泛深入宣传,在全县营造了浓厚氛围,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抓管理、重形象,打造过硬队伍

近年来,该县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理思路;抓培训,提质量;抓创新,见实效”的工作理念,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全县残疾人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入手,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大

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甘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残疾人工作新路子。一是抓班子,带队伍。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不可能带出一支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基于这种认识,该县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抓起,调整了残联领导班子,改变了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将残联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了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奖优罚劣、奖罚分明。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带头抓点示范,带头扶贫助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谋的良好局面。二是抓培训,提素质。针对各专职委员没有经过系统业务知识培训的实际,建立了“五个一”管理培训机制,即一天一日志,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培训,年终一考核。每年年初、八月份,对各专职委员、专门协会人员集中培训中、省、市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相关理论、先进经验等2次,受训人员达80人次。针对县残联干部实际,采取以会代培、在岗培训、脱产长训等办法,给基层乡、村专职委员编印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指南》、《学习资料选编》等,分发到专委手中。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大培训,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和业务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三是抓创新,见成效。首先,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了学习培训制度,鼓励干部职工带薪学习培训;完善了残疾人联系、接待帮扶、信息反馈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对人员分工、职责、联系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帮扶措施及工作动态全部上墙,准确掌握和反映工作信息,做到了组织、人员、资金、制度和场所“五个”保证,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运行机制。其次,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先争优意识。积极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扶残助残、残疾人自强创业,县委、县政府每年对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自强创业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残疾人发展事业的积极性。

抓服务、重质量,发挥职能作用

为了搞好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使残疾人得到实惠,县、乡残联机构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争取,着力建立了三个服务体系。部门联动服务体系。一是保障性服务。县民政部门为全县849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去年纳入低保69人;为30名孤寡老人实行五保供养;

1106名残疾人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率达100%。实施了重度残疾人居家抚养“阳光家园计划”,39名城区重度残疾人、55名农村重度残疾人直接受益。为4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完成了危房改造,总投资20万元。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为残疾人发放补助金(物)4.8万元。二是扶助性服务。为8户残疾人协调产业扶持贷款24万元,使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三是就业培训服务。2010年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4期140人(次),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14个,其中分散就业安置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人,企业安置4人。四是康复服务。去年选送的50名白内障患者中有30名得到了“复明一号”专车免费治疗;对3名7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做了人工耳蜗复查配置助听器;对7名肢残人装配了假肢,对51名儿麻矫治、脑瘫儿进行了诊疗鉴定,其中3名接受手术治疗。发放轮椅、腋杖70辆(副)。社会群体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倡导助残服务。创建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2个,为残疾人提供扶残助残服务。三年来,县纪丰实业集团资助残疾人146人次,人均资助金达300元以上;去年出资2000元、大米20袋、食用油20桶,在第20个助残日前夕赴县敬老院慰问看望孤寡残疾老人。下寺

湾镇恒旭机砖厂厂长王生贤(二级肢残)致富不忘乡亲,去年为11名残疾儿童送去助学金3300元,每人300元,并为全村15名70岁以上的老人赠送1袋面粉、1壶食用油。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扶贫办、农行城关营业所集中举行了“甘泉县残疾人项目扶贫贴息贷款发放仪式,”共为16户残疾人提供贴息贷款48万元。三是鼓励残疾人自助互助服务。组建成立了残疾人专门协会5个,各专门协会成立后,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其中县肢残协会工作热情高,草拟形成了《章程》,制定了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开展为残疾人找配偶、纠纷调处、维权等活动,还积极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既活跃了残疾人生活,又宣传了残疾人事业。县残联积极协调给协会主要负责人落实了补助,购买了意外保险,探索并交纳养老医疗保险。初步尝试了残联、协会互助与自助的统一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基层网络服务体系。全县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社区、115个村均建立了残疾人工作服务站(协会),及时将15名乡镇社区专职委员、村级90名专职委员充实到乡镇社区及村协会开展工作,并落实了报酬待遇。2010年,共普查登记残疾人3360人,办理并发放第二代残疾人证1856人(次)。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456人(次),其中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18人(次),提供法律援助4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形成了乡镇有站、村有协会的服务网络和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工作格局。 B⑧

薛亮

新闻推荐

志丹县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医疗技术协作关系

本报讯(柴志应寇博记者李瑞)为了更好促进志丹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问题,近日,志丹县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建立技术友好协作医院。建成技术友好协作医院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与志丹...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